<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玉獸的詩詞(295首)

    141 《摸魚兒(壽覺非居士)》 宋·葛長庚

    雨肥梅、亭臺初夏。
    曇花開向前夜。
    純陽鶴會先三日,何處神仙降駕。
    知得也。

    142 《賀新郎(杜子昕凱歌)》 宋·劉克莊

    盡說番和漢。
    這琵琶、依稀似曲,驀然弦斷。
    作么一年來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嘆幾處、城危如卵。

    143 《疏影》 宋·吳潛

    千門委玉。
    是個人富貴,才隔今宿。
    冒棟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萬徑行蹤滅,渺不認、溪南溪北。

    古文觀止贊頌寫人

    144 《沁園春(賞春)》 宋·趙孟堅

    曉上畫樓,望里笑驚,春到那家。
    便從臾閑情,安排醉事,尋芳喚友,行過平沙。
    最是堪憐,花枝清瘦,欲笑還羞寒尚遮。
    濃歡賞,待繁英春透,后會猶賒。

    145 《醉蓬萊·夷則商七夕和方南山》 宋·吳文英

    望碧天書斷,寶枕香留,淚痕盈袖。
    誰識秋娘,比行云纖瘦。
    象尺熏爐,翠針金縷,記倚床同繡。
    月亸瓊梳,冰銷粉汗,南花熏透。

    七夕節憶舊相思

    146 《漢宮春(庚午歲壽谷翁保相)》 宋·陳允平

    春滿芝田,正鶴飛空靄,龜引清漣。
    祥云滿谷縹緲,非霧非煙。
    鶯花燕柳,占年年、三月長安。
    天氣好,新聲暖響,東風十二雕闌。

    147 《荔枝香近》 宋·陳允平

    臉霞香銷粉薄,淚偷泫。
    叆叆金獸,沈水微薰,入簾綠樹春陰,糝徑紅英風卷。
    芳草怨碧,王孫漸遠。
    錦屏夢回,恍覺云雨散。
    玉瑟無心理,懶醉瓊花宴。
    寶釵翠滑,一縷青絲為君翦。
    別情誰更排遣。

    羈旅抒懷感慨孤寂愁苦

    148 《夜行船》 宋·周密

    寒菊欹風棲小蝶。
    簾櫳靜、半規涼月。
    夢不分明,恨無憑據,腸斷錦箋盈篋。
    哀角吹霜寒正怯。
    倚瑤箏、暗愁誰說。
    寶獸頻添,玉蟲時翦,長記舊家時節。

    149 《霜天曉角》 宋·林逋

    冰清霜潔。
    昨夜梅花發。
    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夢絕。
    金獸爇。
    曉寒蘭燼滅。
    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150 《千秋歲(四明趙制置、史開府勸鄉老眾賓酒)》 宋·李浙

    鄮峰凝瑞,鄞水浮佳氣。
    晴景轉,花光媚。
    碧幢森大纛,紅旆紛千騎。
    相遇處,滿城鶴發群仙萃。

    151 《括水調歌》 宋·林正大

    落日峴山下,倒著接{罒離}回。
    傍人笑問山翁。
    日日醉歸來。
    三萬六千長日,一日杯傾三百,罍麹恐糟臺。

    152 《歸朝歡(壽蕭禹平知縣)》 宋·嚴仁

    云表金莖珠璀璨。
    當日投懷驚玉燕。
    文章議論壓西癰,風流姓字翔東觀。
    紫皇嗟見晚。

    153 《沁園春(壽趟倅)》 宋·姚勉

    道骨仙風,海上騎鯨,端是後身。
    把銀河天巧,鐘為文采,劍津寶氣,融作精神。
    壺玉儲冰,掌金擎露,胸次全無一點塵。
    年年里,早花朝六日,長慶生申。

    154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宋·歐陽修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寫人邊塞生活思歸組詩

    155 《頤和園詞》 清·王國維

    漢家七葉鐘陽九,澒洞風埃昏九有。
    南國潢池正弄兵,北沽門戶仍飛牡。
    倉皇萬乘向金微,一去宮車不復歸。
    提挈嗣皇綏舊服,萬幾從此出宮闈。

    寫景抒情愁苦

    156 《游褒禪山記》 宋·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紀游寫景感悟

    157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158 《貨殖列傳序》 兩漢·司馬遷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
    ”必用此為務,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

    古文觀止序文議論

    159 《論貴粟疏》 兩漢·晁錯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

    古文觀止議論農業策略

    160 《祭石曼卿文》 宋·歐陽修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古文觀止祭文贊頌寫人抒情

    * 關于玉獸的詩詞 描寫玉獸的詩詞 帶有玉獸的詩詞 包含玉獸的古詩詞(29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