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狹曲的詩詞(56首)

    41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42 《村居》 宋·趙與滂

    郊外草為堂,悠然世慮忘。
    竹衰花結實,蜂旺子分王。
    村路規模狹,溪流曲折長。
    晚山惜余景,未肯下斜陽。

    43 《元夕同雜賓里中觀放煙火》 明·劉繪

    銀漢低回度月華,瓊鉤寶柱綰燈紗。
    宛轉縈煙隨繡騎,徘徊照影逐香車。
    飛甍遙望如平樂,曲巷相逢似狹斜。
    百枝然火龍銜燭,七采絡纓鳳吐花。

    44 《擬古宮詞(二首)》 明·馬汝驥

    春夜鳴鑾幸狹斜,黎園歌舞妓如花。
    數聲羯鼓催瑤月,一曲《涼州》駐綺霞。

    45 《病里思聽音樂戲呈諸公》 明·茅維

    繞籬黃蝶隱秋花,病里閑情遣狹斜。
    伎作東山懷謝傅,笛吹古墓憶桓家。
    那堪殘曲歌《金縷》,敢向今時斗麗華。
    紅燭最嬌丸髻妓,胡床企腳聽琵琶。

    46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47 《送子文雜言》 宋·范成大

    隊谷云低梅雨多,黃山滌源溪涌波。
    南風匝地送歸客,雙槳下瀨如投梭。
    嚴夫子,君舉酒,我其為君歌。

    48 《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時至正己亥歲》 明·高啟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駕頻出。
    仗中樂部五千人,能唱新聲誰第一?燕國佳人號順時,姿
    容歌舞總能奇。
    中官奉旨時宣喚,立馬門前催畫眉。

    49 《奉報趙王出師在道賜詩》 南北朝·庾信

    上將出東平。
    先定下江兵。
    彎弓伏石動。
    振鼓沸沙鳴。

    50 《寒食前三日攜家至丁山》 宋·韓元吉

    春事已過半,豫懷風雨憂。
    苦無親朋樂,自攜兒女游。
    丁山峙城南,老稚載一舟。
    狹徑登詰曲,軒窗居上頭。

    51 《送范吏部知崇慶分韻得兮字》 宋·魏了翁

    陽明迪性分,陰濁生塵泥。
    蛟龍薄九空,高逝縹縹兮。
    使可縶而豢,何異犬與雞。
    長安有狹邪,曲曲復低低。

    52 《浩歌行》 宋·岳珂

    浩然一氣古到今,古人無愧惟此心。
    青天為幕地為席,醉里聊作烏烏吟。
    君不見人生所重獨名謚,一代簡書耀青史。
    當時命名偶然耳,跖圣丘愚果誰是。

    53 《挽吳靜軒》 宋·何夢桂

    手摩銘碣吊延陵,落日青山昨夢驚。
    狹世路危行卻曲,浮生事了去分明。
    竹林熠耀飛臺榭,石壁鉤辀叫冢塋。
    珠雁玉龍今在否,漆燈千古照佳城。

    54 《游齋山》 宋·項安世

    半生作夢身初到,此日游山興可知。
    小蓋曲穿楊柳岸,平輿斜掠槿花籬。
    層軒俯瞰人寰狹,陰洞幽尋古路危。
    滿寺留題誰最警,南唐人寫晚唐詩。

    55 《坦老求題真歇宏智竹庵同游雁山酬唱真跡軸后》 宋·釋紹曇

    天生三個老冤魔,狹路相逢沒柰何,□把肚腸摟抉看,曲於四十九盤多。

    56 《游三洲巖》 宋·曾豐

    南中豈無巖,三洲蓋其杰。
    朅來五羊初,滿聽行人說。
    今乘急雨游,吾屐不遑蠟。
    遙觀似舜峰,近視疑禹穴。

    * 關于狹曲的詩詞 描寫狹曲的詩詞 帶有狹曲的詩詞 包含狹曲的古詩詞(5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