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獨固的詩詞(681首)

    161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62 《北山移文》 南北朝·孔稚珪

    鐘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聞鳳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瀨,固亦有焉。
    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
    乍回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后黷,何其謬哉!嗚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載誰賞!世有周子,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古文觀止諷刺散文

    163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164 《箕子碑》 唐·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圣人之言無所用。
    進死以并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165 《小石城山記》 唐·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
    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
    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古文觀止山水游記詠物抒懷

    166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唐·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
    蓋將吊而更以賀也。
    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古文觀止勸慰友人書信

    167 《祭石曼卿文》 宋·歐陽修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古文觀止祭文贊頌寫人抒情

    168 《管仲論》 宋·蘇洵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
    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169 《六國論》 宋·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議論歷史借古諷今

    170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宋·王安石

    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
    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
    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
    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于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

    古文觀止墓志銘述志

    171 《豫讓論》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
    茍遇知己,不能扶危為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于既敗之后;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

    古文觀止史論寫人

    172 《吳山圖記》 明·歸有光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
    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
    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

    古文觀止詠物寫人憂民

    173 《五人墓碑記》 明·張溥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
    嗚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贊頌寫人碑記

    174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敘事長詩

    175 《九歌》 先秦·屈原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楚辭祭祀

    176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177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178 《招魂》 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牽于俗而蕪穢。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

    楚辭

    179 《惜誓》 兩漢·賈誼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歲忽忽而不反。
    登蒼天而高舉兮,歷眾山而日遠。
    觀江河之紆曲兮,離四海之霑濡。
    攀北極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虛。

    楚辭

    180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 關于獨固的詩詞 描寫獨固的詩詞 帶有獨固的詩詞 包含獨固的古詩詞(68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