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獨與俱的詩詞(362首)

    201 《媯蜼子歌為王宗常賦》 明·高啟

    媯蜼子,乃是軒轅之裔,虞鰥之孫。
    混沌既死一萬季,獨抱大存,竊伏在草野,冥心究皇墳。
    蚤逢三光五岳之氣、乍分裂,天狼下地舐血流渾渾。
    鹿走秦中原,蛇斗鄭國門。

    202 《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 明·高啟

    八月望夜天如藍,海色卷霧山收嵐。
    玉盤元沉龍窟底,忽起萬丈誰能探。
    初來空中光尚濕,霜娥寒鬢風旂嵒。
    人言一年此最好,金精水氣秋相涵。

    203 《送戚維戚綸之閬州亳州》 宋·王禹偁

    古人貴道德,豈以祿位拘。
    有道不在位,顏回舜之徒。
    無德殃且至,商受為獨夫。
    以此固名節,富貴安足圖。

    204 《寄滿子權》 宋·王令

    子權今謂何,又不治簡書。
    子素賜我多,豈以此遂疏。
    予亦如常時,病與貧相俱。
    冉冉草沒階,客腳不踏廬。

    205 《范漕季克云坡》 宋·洪咨夔

    西來一鶴山澤臞,春風六轡閑且都。
    公余鏡月晝陰寂,睡起手校群芳圖。
    海棠酣透燕王邸,豹血深染重氍毹。
    昌南別派更奇絕,豐容靚飾香生膚。

    206 《參政李公以勤謹和緩勵后學江憲益以公廉忠信》 宋·洪咨夔

    百一聚一車,百行根一誠。
    反身物皆備,動與誠俱行。
    勤如轂下轉,謹如軾前橫。
    和緩以將之,轡舞錫鸞鳴。

    207 《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 宋·晁補之

    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
    既身不足以任責,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經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

    208 《湖山遣興》 宋·吳芾

    我在小西湖,浩渺仍清曠。
    大旱未嘗枯,久雨亦不漲。
    灌溉數千頃,無欠亦無長。
    中有十里荷,花開密相傍。

    209 《題先春亭》 宋·吳芾

    洪鈞轉一氣,萬匯俱爭妍。
    我不與春競,春胡推我先。
    清寒徒自苦,幽獨有誰憐。
    且與江南客,共結詩酒緣。

    210 《外舅莊子尚生辰》 宋·仲并

    荊溪之山環千峰,摩空巉絕相爭雄。
    與公萬仞俱壁立,祗有爽氣蟠胸中。
    荊溪之流碧滿野,寒光秀色兼天瀉。
    與公雅量相對清,更覺波瀾來筆下。

    211 《建昌守楊吉老得居湖州山間作亭於上名曰弁輝》 宋·仲并

    白首苕溪幾我鄉,青眼弁山如故友。
    誅茅晚歲合巖棲,漂梗一生嗟浪走。
    往往每來每太息,去去一步一回首。
    檐楹之雄誰氏室,基堂宜為后人有。

    212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213 《送陳君舉舍人東歸》 宋·樓鑰

    皇天生人物,千載非偶然。
    沖和兼萬人,始得一英賢。
    夫君乃其人,人一己百千。
    飛黃欲追風,況復勤著鞭。

    214 《有懷二首》 宋·趙蕃

    桑落黃而隕,于飛雁翱翔。
    豈無同心人,滯彼天一方。
    劉氏賢父子,好古俱志強。
    向來文墨盟,許我由升堂。

    215 《成父以子進釀法為酒酒成許分貺趣之以詩并呈》 宋·趙蕃

    蘇仙盡飲不滿勺,平生愿求酒方略。
    空山松桂不使間,必使捐糜效斟酌。
    自言坐客有酣適,已雖獨醒同醉樂。
    是心可以付調元,嘆息鄉來湖海著。

    216 《夏日珠溪賦八音體》 宋·方岳

    金篩薜羅月,玉戛瑯玕風。
    石根一睡美,幽尚誰與同。
    絲棼俗士懷,顛倒崔烈銅。
    竹筇肯俱來,獨予兩詩窮。

    217 《和陸象翁以梅配竹》 宋·衛宗武

    駢頭始生為籜龍,森然而立列群玉。
    琮琤有韻天籟鳴,蓊郁成陰云氣簇。
    楚楚少年來自河,猗猗君子瞻彼澳。
    其帝曾致雛鵷來,其枝可留棲鳳宿。

    218 《慰吳吉甫縣尉》 宋·華岳

    子針如京師,一室膏鼎臠。
    兄室雖被伐,一妻猶可免。
    伯奢事行役,八子俱蹂踐。
    兄家禍雖劇,一女特婉孌。

    219 《題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筆長句》 明·李東陽

    浙江之東縣新昌,乃在千巖萬壑之中央。
    側身重足恐無路,五步一澗十步岡。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叢抱青璟勣。
    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墻。

    220 《劉公詩》 宋·孔武仲

    原甫吾不識,聞之士大夫。
    少時已絕群。
    卓牽千里駒。
    讀書足智慮,萬卷力有余。

    * 關于獨與俱的詩詞 描寫獨與俱的詩詞 帶有獨與俱的詩詞 包含獨與俱的古詩詞(3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