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牽路的詩詞(353首)

    261 《和景仁噴玉潭》 宋·司馬光

    昨朝景氣如暑天,僮仆流汗衣裘單。
    安知向曉暴風作,一變陽春成大寒。
    此時結友尋名山,伶俜徒步水石間。
    棘刺罥衣行路難,枯藤壽柏同樊援。

    262 《歸鴈亭》 宋·歐陽修

    荒蹊臘雪春尚埋,我初獨與徐生來。
    城高樹古禽鳥野,聲響格磔寒毰毸。
    頹垣赦屋巍然在,略可遠眺臨傾臺。
    高株唯有柳數十,夾路對立初誰栽。

    263 《獲麟贈姚辟先輩》 宋·歐陽修

    世已無孔子,獲麟意誰知。
    我嘗為之說,聞者未免非。
    而子獨曰然,有如塤應篪。
    惟麟不為瑞,其意乃可推。

    264 《江城子 夢德新丈因及欽叔舊游》 元·元好問

    河山亭上酒如川。
    玉堂仙。
    重留連。
    猶恨春風,桃李負芳年。

    265 《李廷臣通判蔡州》 宋·梅堯臣

    來路青青草,隨君去未休。
    亦將離思遠,還共翠心抽。
    細藉車輪穩,薰牽野蔓柔。
    王孫歸不久,冉冉莫經秋。

    266 《再送正仲》 宋·梅堯臣

    擬君杜鵑花,發當杜鵑時。
    朱袍照白日,光彩生路岐。
    自比青鼠爪,中心如亂絲。
    絲亂復不理,況復遠別離。

    267 《永叔內翰見索謝公游嵩書感嘆希深師魯子聰幾》 宋·梅堯臣

    昔在洛陽時,共游銅馳陌。
    尋花不見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鎖塵埃,空壁斗蜥蜴。
    楸陰布苔綠,野蔓纏石碧。

    268 《夾道岡》 宋·梅堯臣

    舟脫鵝{外疒內貴}淺,兵牽鴈腳齊。
    兼沙水黃濁,穿垅岸高低。
    瘦土黃姜石,枯株長樹雞。
    薄言歸向晚,路入赤云西。

    269 《五哀詩故尚書虞部員外郎知制誥貶萊州司馬渤》 宋·王禹偁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復雅。
    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艷冶。
    高公在紫微,濫觴誘學者。
    自此遂彬彬,不蕩亦不野。

    270 《觀調發四首》 宋·劉克莊

    路傍紛紛送者誰,相顧淚下如綆縻。
    妻牽郎衣留不得,兒抱斧頸尤可悲。
    寄聲征夫且止淚,矯情勿為識者窺。
    國貧端坐養士耳,汝曹衣廩民血髓。
    邊頭戰士寒墮指,霜風獵獵陣云起,湓城善地亦靠里。

    271 《答黃藪富道》 宋·王令

    角角適時足,力走猶或遲。
    從而不逮人,不若坐視之。
    而予始用此,已無先人思。
    間自念斯世,固亦未易為。

    272 《宿柁頭次及甫入沌韻》 宋·洪咨夔

    手遮西日望褒斜,百折舟行尚玉沙。
    風趁港回帆落柱,草迷路斷牽收車。
    長煙漠漠非吾土,老樹離離似我家。
    今夜宿頭應更好,月明四面盡蘆花。

    273 《夕陽》 宋·洪咨夔

    百丈崗頭路,滄涼步夕陽。
    石芒輕放屨,草莢緊牽裳。
    深紫猴揸熟,疏紅馬蓼荒。
    牧兒良得意,吹笛下牛羊。

    274 《垂柳長吟》 宋·邵雍

    垂柳有兩種,有長有短垂。
    唯茲長一種,偏與靜相宜。
    院宇深春后,亭臺晚景時。
    不勝煙羃羃,無柰日遲遲。

    275 《酬謝宣城朓詩》 南北朝·沈約

    王喬飛鳧舄。
    東方金馬門。
    從宦非宦侶。
    避世不避諠。

    276 《昭君辭應詔》 南北朝·庾信

    斂眉光祿塞。
    還望夫人城。
    片片紅顏落。
    雙雙淚眼生。
    冰河牽馬渡。
    雪路抱鞍行。
    胡風入骨冷。
    夜月照心明。
    方調琴上曲。
    變入胡笳聲。

    277 《奉報窮秋寄隱士詩》 南北朝·庾信

    王倪逢嚙缺。
    桀溺偶長沮。
    藜床負日臥。
    麥隴帶經鋤。

    278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燕山》 宋·蘇轍

    燕山如長蛇,千里限夷漢。
    首銜西山麓,尾掛東海岸。
    中開哆箕畢,末路牽一線。
    卻顧汝漠平,南來獨飛雁。

    279 《將至南京雨中寄王鞏》 宋·蘇轍

    河牽一線流不斷,雨散千絲卷卻來。
    煙際橫橋村十里,船中倦客酒三杯。
    老年轉覺脾嫌濕,世路早令心似灰。
    賴有故人憐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280 《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 宋·蘇轍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云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云。

    * 關于牽路的詩詞 描寫牽路的詩詞 帶有牽路的詩詞 包含牽路的古詩詞(3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