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牽衣的詩詞(455首)
21
《丁孝子詩》 明·烏斯道
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
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先翁曾長武昌縣,死葬山中厄兵變。
山中父老懷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勸。
22
《送陳君保作吉赴廣漕》 宋·王邁
昔我與君俱妙齡,同時棄貢鄉曲英。
君攜令遜伯湖氏,天性好義甚好名。
薄俗斗粟有德色,君視名第鴻毛輕。
此事今無古亦少,百鳥群中孤鳳鳴。
23
《和許尉小洞庭韻》 宋·王炎
古縣周遭臨水涯,中有勝地藏幽奇。
向來墨綬不領略,付與漁樵輕棄遺。
我乘蒼螭上其頂,憑高小筑誅茅茨。
未能隱去學魯山,且可尋幽如退之。
24
《寄題環翠樓》 宋·楊時
方壺七萬神{聱耳換黽}連,瓊臺縹緲居靈仙。
鯨翻海運成桑田,異境誰使夸娥遷。
铦鋒四面蒼圭圓,巨靈巧以青瑤鐫。
揉風洗雨凈娟娟,修眉浮空秀爭妍。
26
《薔薇》 唐·儲光羲
裊裊長數尋,青青不作林。
一莖獨秀當庭心,數枝分作滿庭陰。
春日遲遲欲將半,庭影離離正堪玩。
27
《別內赴征三首》 唐·李白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
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
28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 唐·劉商
童稚牽衣雙在側,將來不可留又憶。
還鄉惜別兩難分,寧棄胡兒歸舊國。
山川萬里復邊戍,背面無由得消息。
淚痕滿面對殘陽,終日依依向南北。
31
《悼豆盧策先輩》 唐·鮑溶
喪車出東門,生時馬無力。
何處入黃泉,嵩高山西北。
室人萬里外,久望君官職。
今與牽衣兒,翻號死消息。
35
《訴衷情》 宋·晏幾道
種花人自蕊宮來。
牽衣問小梅。
今年芳意何似,應向舊枝開。
憑寄語,謝瑤臺。
客無才。
粉香傳信,玉盞開筵,莫待春回。
36
《減字木蘭花》 宋·黃庭堅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因戲作
舉頭無語。
家在月明生處住。
擬上摩圍。
最上峰頭試望之。
偏憐絡秀。
苦淡同甘誰更有。
想見牽衣。
月到愁邊總不知。
38
《菱花怨》 宋·賀鑄
疊鼓嘲喧,彩旗揮霍,蘋汀薄晚,蘭舟催解。
別浦潮平,小山云斷,十幅飽帆風快。
回想牽衣,愁掩啼妝,一襟香在。
紈扇驚秋,菱花怨晚,誰共蛾黛。
39
《水龍吟(秋興)》 宋·吳則禮
秋生澤國,無邊落木,又作蕭蕭下。
澄江過雨,涼飆吹面,黃花初把。
蒼鬢羈孤,粗營雞黍,濁醪催貰。
對斜斜露腳,寒香正好,幽人去、空驚咤。
40
《夜飛鵲慢》 宋·盧祖皋
驕嘶破清曉,分恨臨期。
花下恁月明知。
余光是處散離思,最憐香靄霏霏。
牽衣_彈淚,問凄風愁露,劃地東西。
* 關于牽衣的詩詞 描寫牽衣的詩詞 帶有牽衣的詩詞 包含牽衣的古詩詞(45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