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物世的詩詞(2520首)

    761 《徽宗花鳥圖》 明·方孝孺

    宣仁升遐司馬死,宋祚當時已中否。
    豈知禍亂猶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簡書四出捷星馳,重見熙豐舊設施。
    太室既崇荊國祀,朝堂新刊黨人碑。

    762 《次韻曹好謙負春》 宋·曹緯

    作計尋芳不屬貧,可憐風物自良辰。
    飛花有意能留客,啼鳥多情解喚人。
    涉世乍驚翻捭薄,論交多語白頭新。
    十年異縣傷流落,來往山州枉過春。

    763 《春日》 宋·晁公溯

    花發春連屋,山晴晝滿樓。
    所過皆異縣,何處是皇州。
    頏頡鶯銜逐,呢喃燕聚謀。
    物生各有累,于世孰無求。

    764 《南巖》 宋·晁謙之

    南巖夫何為,山作天倚蓋。
    山南谿山復,飛頂壓其外。
    當空橫廣頟,架屋喉舌內。
    嘗聆釋氏說,仰覆各世界。

    765 《栟櫚山》 宋·陳偁

    名藍依凈境,風物倍精神。
    翠巘藏山跡,寒潭絕世塵。
    嶺猿吟送月,山鳥語留人。
    擬學棲真客,林泉老此身。

    766 《雪中浴冷泉示諸友》 未知·陳良

    風鼓空林雪蔽山,身如鐵石不知寒。
    塵埃豈是相隨物,付與溪流出世間。

    767 《雪中浴冷泉示諸友》 宋·陳良孫

    風鼓空林雪蔽山,身如鐵石不知寒。
    塵埃豈是相隨物,付與溪流出世間。

    768 《賦梅堂閑吟》 宋·陳宓

    世間何物最鮮華,搖落林中第一花。
    作計莫輸蜂蝶后,深房淺萼便為家。

    769 《草堂寺詩》 宋·陳堯咨

    □□□跡□禪關,□殿清虛檜影間。
    客□□臨來此境,僧□興廢指前山。
    醉聞溪溜吟懷□,坐對嵐峰世慮閑。
    他日功成重游賞,煙霞風物異塵寰。

    770 《贈畫魚賈兄》 未知·陳俞

    春江浩蕩春江闊,夜半湖聲涌新沫。
    曉風吹斷碧云根,萬頃滄波帶晴豁。
    浪花瀲滟翻紅桃,群魚出沒乘輕濤。
    悠揚得意鼓鱗鬣,十十五五同為曹。

    771 《呈周清溪》 宋·褚伯秀

    清溪千仞余,中有一道士。
    彼亦何人斯,景純慕若此。
    吾鄉汝南英,大滌隱君子。
    好客仍收書,東老未足擬。

    772 《山居十二首》 宋·淳藏王

    拙直自知趨世遠,疏愚贏得住山深。
    現成活計無他物,只有鱗儺杖一尋。

    773 《運司園亭·茅庵》 宋·杜敏求

    深深竹林下,圓庵最幽僻。
    高懷本恬曠,野趣助間適。
    眾人奔名徙,浮世縈物役。
    豈知庵中樂,道勝心自逸。

    774 《和范孫閑行溪西得梅數花韻》 宋·杜知仁

    孤根要先覺,一花已后會。
    而況萬香中,晚乃夸狂醉。
    東皇兆群物,無物居其最。
    對梅欲著語,當在梅之外。

    775 《奉挽近故制置侍郎畏齋先生吳公》 宋·度正

    人物雄三楚,師傳自五峰。
    求仁居廣大,學道到從容。
    世仰堂堂表,天知磊磊胸。
    斯文真不幸,海內失儒宗。

    776 《挽故知容州朝請舅》 宋·樊夢辰

    人物晨星似,誰歟硬脊梁。
    高風思靖節,流派到平塘。
    勇向急流退,歸來三徑荒。
    未為先懶句,寄傲益增光。

    777 《誡兒侄八百字》 宋·范質

    去上初釋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
    適會龍飛慶,王澤天下流。
    爾得六品階,無乃太為優。

    778 《寄西湖》 宋·房灝

    昔年曾向西湖住,日夕閑行湖上路。
    東風二月梅花開,香得孤山無著處。
    六尺瘦藤雙翠屨,眼前物物皆詩具。
    被人牽挽出山來,荷衣盡為緇塵污。

    779 《贈何定遠》 宋·傅慎微

    故人何定遠,造物不虛生。
    骨骼棱棱瘦,詩篇字字清。
    世皆尊道義,我獨見忠誠。
    尊酒分攜后,何時蓋復傾。

    780 《三蕭行賀蕭丞定夫子登科》 宋·傅西齋

    吾鄉前輩多風誼,教子讀書全盛事。
    劉斯立在慶歷間,二子同升俱上第。
    后來嘉佑孔長源,三子聯登相后先。
    一家科第光燁然。

    * 關于物世的詩詞 描寫物世的詩詞 帶有物世的詩詞 包含物世的古詩詞(25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