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牛車的詩詞(579首)

    41 《和徐榷院唐佐見寄七首》 宋·何夢桂

    白云古樹杪,下有山人家。
    與君曾讀易,探索入圣涯,盤桓坐白石,汲泉燒鼎茶。
    至今山中兒,羨我兩客嘉。
    客去不復來,屋上凝朝霞。
    有時撫孤琴,猿鶴聽無嘩。
    何當賦招隱,共駕青牛車

    42 《贈天臺遇仙翁》 宋·何夢桂

    天臺華頂飛丹霞,飛梁絕壁仙人家。
    劉郎歸去不復返,千年藥徑生蠙蛙。
    老翁家住山谷口,入山往往逢青華。
    授之長生不死藥,山頭采采札與砂。

    43 《和子野見寄十二辰體》 宋·仇遠

    良工鼠須筆,戢戢囊潁露。
    抄詩節經史,汗牛車載路。
    信知文中虎,一代人不數。
    細聲笑蚯蠅,妙趣忘魚兔。

    44 《京塵》 宋·孔武仲

    蜚塵冥冥逐馬尻,轔轔牛車何太勞。
    春霜十日似妥帖,稍晴仍復起波濤。
    非徒漸漬襟領黑,復且侵凌宮殿高。
    吁嗟性地本安靜,何乃紛擾爭雄豪。

    45 《義蜂行》 宋·戴表元

    山翁愛蜂如愛花,山蜂營密如營家。
    蜂營密成蜂自食,翁亦藉密裨生涯。
    每當山蜂采花出,翁為守關司徼遮。
    朝朝暮暮與蜂狎,頗識蜂群分等差。

    46 《豐城道中》 宋·鄧深

    西風著衣袂,涼意曉來加。
    宿露眩光彩,朝陽濕精華。
    人煙互疏密,物色興嘆嗟。
    喧囂鴨子市,蕭索漁人家。

    47 《予往來秦熙汧隴間不啻十數年時聞下里之歌遠》 宋·李復

    牛車欲住更催行,官要刻日到新城。
    軍有嚴期各努力,秋田無種何須耕。

    48 《天竺僧金總持》 宋·李復

    金輸風火轉無涯,震旦觀光渡海沙。
    八萬言詮歸貝葉,三千世界聚蓮花。
    有緣禽鳥來波第,隨喜天人盡木叉。
    今古少林風月在,閉門常御白牛車

    49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紹曇

    尊貴中來,報土無差。
    瓊琚庭院,錦繡樓臺。
    何似靈山聽法華,聯鑣穩駕白牛車

    50 《頌十玄談·祖意》 宋·釋印肅

    三賢尚未明斯旨,羊鹿牛車孩子戲。
    數墨巡行枉用功,假立名為乾慧地。

    51 《因覽仰山小釋迦語成唱道二首》 宋·釋正覺

    一念全超曠劫初,玉人端坐白牛車
    往來歷盡傍參妙,回首途中物物渠。

    52 《句》 宋·孫應時

    牛車擔負愧高義,當知薄命非倪寬。

    53 《官牛-諷執政也》 唐·白居易

    官牛官牛駕官車,浐水岸邊般載沙。
    一石沙,幾斤重,朝載暮載將何用。
    載向五門官道西,綠槐陰下鋪沙堤。

    54 《宿香山寺酬廣陵牛相公見寄》 唐·白居易

    手札八行詩一篇,無由相見但依然。
    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禪。
    支許徒思游白月,夔龍未放下青天。
    應須且為蒼生住,猶去懸車十四年。

    55 《戲問牛司徒》 唐·白居易

    抖擻塵纓捋白須,半酣扶起問司徒。
    不知詔下懸車后,醉舞狂歌有例無。

    56 《戲問牛司徒》 唐·白居易

    抖擻塵纓捋白須,半酣扶起問司徒。
    不知詔下懸車后,醉舞狂歌有例無。

    57 《游牛首山敘志》 明·蔣主孝

    夙昔抱奇氣,遨游山水中。
    山水豈不佳,心懷自忡忡。
    于今老將至,遨游興無窮。
    青天倚絕壁,白石懸孤桐。

    58 《答牛士良典簿》 明·林弼

    海國秋風客鬢華,遠來共駕指南車。
    越裳方物供周室,趙尉提封入漢家。
    裘馬清狂成舊夢,斗牛空闊接仙槎。
    扁舟準擬同歸去,明月洲前蘆荻花。

    59 《車遙遙》 明·袁宗

    車遙遙,天未明。
    銅龍鼓響霜滿城,驅車出門何處行?貨多車重牛不進,竹
    鞭鞭牛牛力盡。
    車遙遙,不可留。
    我身愿化車下輪,千里萬里從君游。
    車遙遙,不可止。
    我身愿化山下石,摧君之車君乃已。

    60 《牛口見月》 宋·蘇軾

    掩窗寂已睡,月腳垂孤光。
    披衣起周覽,飛露灑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彷徨。

    * 關于牛車的詩詞 描寫牛車的詩詞 帶有牛車的詩詞 包含牛車的古詩詞(5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