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愛君心的詩詞(815首)

    201 《丘大卿天柱峰圖》 明·張羽

    昔聞安期生,飄飖入秦京。
    上書三月初報罷,拂袖去作蓬萊行。
    卻笑叔孫通,俯仰咸陽城。
    長生亦何補,身后留空名。

    202 《愿月得雨兼旬秋旸人望已切再和前韻》 宋·陳普

    須識光風霽月心,愛君憂國慮民深。
    江南一夜千倉廩,再拜雙眸重照臨。

    203 《朱使君家諸郎將別十一韻》 宋·戴表元

    東南典藩材,朱戶賢第一。
    天生好兒郎,玉筍森六七。
    俱能弄文翰,那教逾戶室。
    伯也秀英英,珊瑚映初日。

    204 《呈呂使君二首》 宋·方回

    紛紛{衣中加八}{衣中加八}笑儒酸,獨愛虀鹽遠綺紈。
    國手文章無敵手,將壇家世上詩壇。
    海艘蕩寇鯨波靜,江寺除兇鬼膽寒。
    才調極高心轉小,近時人物此尤難。

    205 《次韻趙云中飲呈孟君復二首》 宋·方回

    可遨昆閬步瀛萊,只愛鑽腮笑靨開。
    暮雨朝云元易散,昏鐘曉鼓故相催。
    身如病鶴猶遺骨,心似焦桐亦未灰。
    縱使吾曹不排闥,不應門閾上蒼苔。

    206 《送林學正愛梅二首》 宋·方回

    早與梅花歃血盟,歲寒同社保幽貞。
    八詩共識林和靖,一賦誰知宋廣平。
    邂逅老夫傳此本,殷勤今日送君行。
    開元宰相和羹事,鐵石心腸待晚成。

    207 《次韻杜安行見寄憶梅之什》 宋·郭印

    秾華桃李容,不梁雙眸凈。
    唯有愛梅心,夢中行庾嶺。
    安得移瓊林,月下對清影。
    坐想冰雪姿,蕭然幽興永。
    我欲從君游,羈絆未能騁。
    平生溪山懷,倥傯迷簿領。

    208 《再次士特韻》 宋·李處權

    愛君直似朱絲繩,遇物可折不可曲。
    三仕無喜已無慍,肯學時人走巫下。
    平生不作吠堯事,乘矢猶聞去其鏃。
    至今莫可奸以私,尊視正冠何太肅。

    209 《屈原廟》 宋·李復

    古廟荒山暗水云,歲時歌舞感鄉民。
    幾傷讒口方離國,欲悟君心豈愛身。
    慘慘飛魂號帝闕,冥冥齎志托江神。
    千年自有遺文在,光焰長如日月新。

    210 《答委章和寄同舍韻》 宋·孫應時

    仙風自灑落,古氣更清深。
    雕幾薦六瑚,定無塵土侵。
    儒生傳舊法,君子愛初心。
    愿令百世下,重聽云韶音。

    211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212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唐詩三百首寫人愛情諷喻敘事長詩

    213 《洛神賦》 魏晉·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辭賦精選寫人愛情神話

    214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215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216 《齊桓晉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高中文言文游說仁政思想故事

    217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218 《原道》 唐·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古文觀止推崇儒道

    21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220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 關于愛君心的詩詞 描寫愛君心的詩詞 帶有愛君心的詩詞 包含愛君心的古詩詞(8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