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愛其身的詩詞(309首)

    21 《游俠列傳序》 兩漢·司馬遷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于世云。
    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無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世,當世亦笑之。

    古文觀止游俠傳記

    22 《張益州畫像記》 宋·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
    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
    眾言朋興,朕志自定。
    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

    古文觀止敘事寫人抒情

    23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24 《獄中上梁王書》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25 《留侯論》 宋·蘇軾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散文

    26 《勾踐滅吳》 先秦·佚名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高中文言文勵志歷史故事

    27 《神童詩》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28 《誡酒肉慈慧法門》 宋·釋遵式

    南無佛法僧,大慈三寶海。
    我念欲依教,普勸諸眾生。
    莫殺莫食肉,同蘊仁慈行。
    無病保長齡,未來成佛道。

    29 《絜矩書院示學子》 宋·章粲

    四時配四德,元亨利與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暢茂,是為德之亨。
    金利秋向實,水貞冬日成。

    30 《讀史》 宋·釋智圓

    我愛包胥哭,一哭救楚國。
    事君盡其忠,垂名千世則。
    我愛魯連笑,一笑卻秦軍。
    折沖罇俎間,流芳至今聞。

    31 《有木詩八首》 唐·白居易

    有木名弱柳,結根近清池。
    風煙借顏色,雨露助華滋。
    峨峨白雪花,裊裊青絲枝。
    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四垂。

    32 《豫章行苦相篇》 魏晉·傅玄

    苦相身為女,卑陋難再陳。
    男兒當門戶,墮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
    女育無欣愛,不為家所珍。

    樂府婦女命運

    33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湜時為陸渾尉)》 唐·韓愈

    皇甫補官古賁渾,時當玄冬澤乾源。
    山狂谷很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
    擺磨出火以自燔,有聲夜中驚莫原。

    34 《顏書四十韻》 宋·蘇洵

    任君北方來,手出《邠州碑》。
    為是魯公寫,遺我我不辭。
    魯公實豪杰,慷慨忠義姿。
    憶在天寶末,變起漁陽師。

    35 《慈竹》 宋·樂史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婁處,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筍已長,今年筍又生。

    36 《安象祖攜子餞行英爽可愛贈以詩嘉其有好德秉》 宋·姚勉

    西蜀安公子,為謀不在身。
    倚楹惟國事,于道亦忠臣。
    偉矣雙書藁,清哉個逸民。
    丹心天所相,宜有此麒麟。

    37 《邛州俯聽三省堂》 宋·文同

    將欲言治人,必先由正身。
    身正人自治,此化行如神。
    總總群圣書,論說尤諄諄。
    后賢守為法,不敢忘逡巡。

    38 《贈李士寧》 宋·歐陽修

    蜀狂士寧者,不邪亦不正。
    混世使人疑,詭譎非一行。
    平生不把筆,對酒時高詠。
    初如不著意,語出多奇勁。

    39 《寶覺師畫少陵像用筆其簡伯氏稱賞之因戲為長》 宋·王洋

    破帽麻鞋肩傴僂,回頭意若呼宗武。
    行歌又似出關時,飯顆山前日當午。
    公如冰玉天賦成,玉為溫潤冰為清。
    廟中朱弦堂上曲,一唱三嘆知遺聲。

    40 《謝自然詩》 唐·韓愈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
    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
    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 關于愛其身的詩詞 描寫愛其身的詩詞 帶有愛其身的詩詞 包含愛其身的古詩詞(30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