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照飛的詩詞(2042首)

    981 《木蘭辭》 南北朝·南北無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戰爭初中贊美

    982 《奉和齊竟陵王郡縣名詩》 南北朝·范云

    撫戈金城外。
    解佩玉門中。
    白馬騰遠雪。
    蒼松壯寒風。

    983 《淳化五年秋八月二十四日鉅鹿魏野江東僧用晦》 宋·魏野

    危城閑登臨,秋色際空碧。
    四顧廊且平,萬慮忽然釋。
    精誠日月暗,曠達天地窄。
    壯節但孤聳,憤氣欲四射。

    984 《題文山上巳詩》 明·解縉

    崖山云寒海舟覆,六載孤臣老燕獄。
    東風杜宇三月三,五陵望斷春蕪綠。
    墨花皇皇五十六,寫出江南愁萬斛。
    當時下筆眼如虎,日落天低鬼神哭。

    985 《江梅引·陌頭楊柳恨春遲》 元·李治

    陌頭楊柳恨春遲。
    被寒欺。
    淡依依。
    瘦損王孫,青瑣小腰圍。

    986 《水調歌頭 用前韻》 元·白樸

    明月復明月,天宇凈新霜。
    霜中養就白兔,未覺玉容蒼。
    照影來今往古,圓缺陰晴幾度,丹桂儼然芳。
    遐想廣寒露,誰得一枝香。

    987 《憶山送人》 宋·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988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989 《綠陰亭》 宋·鄧林

    千山橫碧一溪清,白鳥飛邊落照明。
    吏散庭階無一事,綠陰亭上又詩成。

    990 《姑蘇雜詠 太湖》 明·高啟

    長溪如白虹,分走荊霅派。
    具區納群流,襟帶三郡界。
    太虛混鴻蒙,元氣流沆瀣。
    初疑溟渤寬,稍覺云夢隘。

    991 《懷宣州李司法》 宋·鄭會

    憶著宣城郡,能詩李法曹。
    秋今已過半,夢亦罕相遭。
    風葉亂無數,雨螢飛不高。
    獨來窗下坐,燈影照離騷。

    992 《書林十景詩》 宋·謝枋得

    朔風吹折寒梅枝,嚴凝凍合彤云癡。
    華峰幾立亙今古,堆累積聚皆昏迷。
    楊花飛舞盈三尺,蜨翅交加呈六了。
    朝陽發焰照乾坤,萬壑千崖消粉飾。

    993 《春情四首》 宋·高翥

    深院沈沈照落暉,寶香熏徹舊時衣。
    一春行樂誰為伴,羞見花前蛺蝶飛。

    994 《贈婦詩》 兩漢·秦嘉

    曖曖白日。
    引曜西傾。
    啾啾雞雀。
    羣飛赴楹。

    995 《歲暮自桐廬歸錢塘晚泊漁浦》 宋·潘閬

    久客見華發,孤櫂桐廬歸。
    新月無朗照,落日有余暉。
    漁浦風水急,龍山煙火微。
    時聞沙上雁,一一背人飛。

    996 《螢》 宋·張舜民

    江皋螢火故煇煇,仍解穿簾夜點衣。
    但取見時增意思,莫嫌生處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亂,天黑偏能雨里飛。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歸。

    997 《鷓鴣天·三月寒潭未起雷》 金朝·段成己

    三月寒潭未起雷。
    臨流照影笑崔嵬。
    詩無好句頤難解,尊有芳醪手自開。
    山下石,水邊苔。
    春風來似不曾來。
    酒闌偶趁飛花支去,路斷前溪笑

    998 《陌上桑》 明·李攀龍

    日出東南隅,照我西北樓。
    羅敷貴家子,足不逾門樞。
    性頗喜蠶作,采桑南陌頭。
    上枝結籠系,下枝掛籠鉤。

    999 《開先瀑布》 清·蔣士銓

    瀑布之水源何來。
    劃然下裂長峰開.下士目駭自天落。
    絕頂乃有千盤回。
    青山斷缺聳雙劍,元氣直瀉巖頭摧。

    1000 《九日寄徐式家》 清·吳嘉紀

    清波晃蕩荻花齊,徙倚衡門獨杖藜。
    家在水中霜降早,船行林半鷺飛低。
    兇年酒貴鄉人醒,返照村空寡婦啼。
    浦溆黃昏君不見,涼風衰柳思凄凄。

    * 關于照飛的詩詞 描寫照飛的詩詞 帶有照飛的詩詞 包含照飛的古詩詞(204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