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焚和的詩詞(258首)

    81 《再和寄子瞻聞得湖州》 宋·黃庭堅

    天下無相知,得一已當半。
    桃僵李為仆,芝焚蕙增嘆。
    佳人在江湖,照影自娛玩。
    一朝入漢宮,掃除備冗散。

    82 《介甫作巫山高命光屬和勉率成篇真不知量》 宋·司馬光

    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極。
    寒江西來曳練長,群峰森羅十二戟。
    清狖悲號裂翠崖,老蛟怒門摧丹壁。
    輕生重利三馬客,一葉直沖高浪白。

    83 《又和岳祠謝發題岳寺平法華庵》 宋·司馬光

    宴坐幾何年,庭蕪與砌連。
    焚修真諦苦,功地得無圓。
    闕里詩三百,瀨級文五千。
    厭煩猶不讀,何況淤泥蓮。

    84 《和君倚日本刀歌》 宋·司馬光

    昆吾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巾香木鞘,黃白間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襖兇。

    85 《夏日寺居和酬葉次公》 宋·林逋

    午日猛如焚,清涼愛寺軒。
    鶴毛橫蘚陣,蟻穴入莎根。
    社信題茶角,樓衣笐酒痕。
    中餐不勞問,筍菊凈盤樽。

    86 《自和》 宋·梅堯臣

    沉水香焚金博山,杜陵誰復與車還。
    馬尋綺陌知何曲,人在珠簾第幾間。
    法部樂聲長滿耳,上樽醇味易酡顏。
    更貧更賤皆能樂,十二重門不上關。

    87 《次韻和酬楊樂道待制詠雪》 宋·梅堯臣

    梁苑孝王跡,灞陵游客心。
    牧羊來海上,泛棹向山陰。
    興賞曾何淺,羈棲棲以深。
    穆歌猶在竹,郢曲自傳琴。

    88 《次韻和馬都官苦熱》 宋·梅堯臣

    日光亭午時,赫若熔黃金。
    鳴鳶不生風,流云不成陰。
    赤地有焦土,烈野無沃霖。
    涸潭深幽幽,枯岳高岑岑。
    火龍將焚鬣,陽烏多渴心。
    肌膚非木石,絺綌煩衣襟。
    冰盤不可見,空對瓊玖吟。

    89 《吊瑞新和尚》 宋·梅堯臣

    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
    已隨原火盡,空見野云飛。
    寫影誰方丈,栽松舊翠微。
    當年渡江缽,弟子獨將歸。

    90 《送謝師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張和叔》 宋·梅堯臣

    河湟宿兵地,勁勇天下聞。
    侵疆古甚熾,薄伐詩所云。
    往今勢且異,利害理頗分。
    遠以塘設險,遂輕甲屯云。

    91 《依韻和希深游大字院》 宋·梅堯臣

    夫君康樂裔,顧我子真派。
    湛然懷清機,超爾尋虛界。
    暫來香園中,共憩寒松大。
    先生醉復吟,長老言不壞。

    92 《依韻和宋中道觀八月二十八日車駕朝謁景靈宮》 宋·梅堯臣

    西人來望禁槐傍,閶闔初開旭日光。
    雕玉翠鞍牽騕褭,盤龍朱輦爛文章。
    焚香閟殿開嚴帳,汲水寒溝灑廣莊。
    一見天顏萬人喜,卻回宮禁樂聲長。

    93 《和許嵩老江上舟災》 宋·晁說之

    火德孝嚴嗟掠虛,祝融江面怒心余。
    千尋赤尾干堯歷,百仞紅鱗滅禹書。
    丙穴烘天誰得及,丁翁奔日更難如。
    文昌右轄知幾早,無妄之災不我居。

    94 《和陳叔易見寄》 宋·晁說之

    終日焚香卻袢暑,只此于君愧典刑。
    莫怪殷勤問元朗,此心要自渴滄溟。

    95 《謝季和朝議牡丹》 宋·晁說之

    侍無童子懶焚香,君送花來恨便忘。
    盡日清芬與風競,熏爐謾使令君狂。

    96 《和楊遂賀雨》 宋·王禹偁

    我罷內庭職,出臨永陽民。
    永陽民雖庶,未免多饑貧。
    富之既無術,齪齪為謹身。
    可堪今夏旱,如燎復如焚。

    97 《和陳推官見贈》 宋·魏野

    白發朱衣好寫真,鵷行佐幕異常倫。
    勘書幾見招閑客,斷案常思出罪人。
    棠樹政聲僧說遠,蘇臺實錄世傳新。
    仍知公退無余事。
    惟祇焚香禮北辰。

    98 《和韓羲仲主簿古巖韻》 宋·李呂

    君不見版筑當年胥靡徒,貌象忽與帝夢符。
    臥龍抱膝吟梁哺,霸主不憚三顧廬。
    又不見形模苦遭婦女笑,袖手不解世俗書。
    碧山幽棲載典籍,銀魚焚棄甘林居。

    99 《和劉春卿夏日閔旱次韻》 宋·王之道

    何人夜作秋蟲號,吟詩坐對山有高。
    想當龍門奪錦袍,從臣拱手看揮毫。
    衡茅咫尺臨江皋,浮光滟滟翻金濤。
    滿帆何處乘風艘,千山過眼同奔逃。

    100 《和董令升喜雨用前韻》 宋·王之道

    夜聽檐聲翻急雨,想見膏潤均率土。
    先生休戚共斯民,憂在惔焚非憚暑。
    人情類被饑所移,我爾相望自甘苦。
    寧從禱旱身暴日,肯對驅蝗歌侑俎。

    * 關于焚和的詩詞 描寫焚和的詩詞 帶有焚和的詩詞 包含焚和的古詩詞(2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