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煉行的詩詞(272首)
142
《游龍巖三洞之間》 元·周砥
商顏紫芝久不采,淮南丹書竟安在。
仙人勸我三洞游,身如騎龍到東海。
海氣茫茫云霧回,白波卷雪連山來。
雙童手弄海底日,紅光一道金蓮開。
143
《東歸謠送貝仲琚回吳中》 元·方行
天目青逾藍,上有危峰橫空插漢高巉巖。
滄海深莫測,下有六鰲迭負蓬壺方丈于其側。
山峻極兮水波瀾,千盤萬折行路難。
愁看混沌開鑿處,尚有斧跡留人間。
144
《送曹叔溫赴淮安幕》 明·蘇伯衡
初我識君自三山,面如白玉紅頰顴。
平明振佩入烏府,行人指點人中仙。
此身萍梗隨流轉,淮水東西數相見。
時清事簡百不憂,卮酒篇詩恣歡宴。
145
《寄席心齋》 明·王汝章
老子齋心與世違,山中春雨藥苗肥。
騎將鶴去身俱瘦,煉得丹成骨自飛。
青簡風雷行秘箓,紫綃云霧出仙衣。
明年海上金桃熟,并就安期作燕歸。
147
《鐵簫歌》 明·袁宗
滇江夜半風雨黑,電火燒空轟霹靂。
須臾雨霽波浪恬,江壖脫卻蒼龍脊。
道人騎鯨江上來,見之錯愕驚而咍。
拾得歸來世希罕,土花繡澀生莓苔。
150
《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宋·蘇軾
江寒晴不知,遠見山上日。
朦朧含高峰,晃蕩射峭壁。
橫云忽飄散,翠樹紛歷歷。
行人挹孤光,飛鳥投遠碧。
蠻荒誰復愛,穠秀安可適。
豈無避世士,高隱煉精魄。
誰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跡。
151
《送蘇秀才歸永嘉》 宋·范成大
再入庭闈再入山,偷閑百日了金丹。
他年拔宅上升後,休道使親忘我難。
大道凝神術養形,形神俱煉始功成。
勸君觀妙還觀徼,先作頑仙地上行。
153
《念奴嬌·今年秋早》 宋·無名氏
今年秋早,似常年、人世光陰如電。
君看老仙風度別,綠發芳瞳長健。
細數平生,三千功行,一一修持遍。
通明殿上,鈞天張樂高燕。
156
《永遇樂·萬法由心》 宋·無名氏
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老子瞿曇,同歸去揆,不離心是道。
自從識得,坎離交濟,煉藥粗知昏曉。
云騰雨飛,蟾宮兔走,丹闕更無煩惱。
157
《永遇樂·萬法由心》 宋·無名氏
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瞿曇同歸,去揆不離,即心是道。
自從識得坎離,交際煉藥,粗知昏曉。
看雞飛蟾宮,兔走丹闕,更無煩惱。
* 關于煉行的詩詞 描寫煉行的詩詞 帶有煉行的詩詞 包含煉行的古詩詞(27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