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點地的詩詞(911首)

    841 《先天易吟三十首》 宋·方回

    河圖天地數,五與十居中。
    所拱中一點,心為八位宗。

    842 《過芙蓉嶺對鏡嶺羊斗嶺新嶺塔嶺賦短歌五首》 宋·方回

    混沌何年分宇宙,于地日月常如舊。
    如舊之中卻常新,何曾一點受塵垢。
    誰鑿此山為捷徑,爭利奔名足馳驟。
    新嶺終無可舊時,燠不加肥寒不瘦。
    行人自無兮百年壽。
    君不見嶺頭日日吹征塵,剩有新人無舊人。

    843 《寄贈集虛孟高士》 宋·方回

    天地春藏凍核中,時來蜂蝶哄東風。
    萬端變化根無極,一寸靈明裹太空。
    妙處千江分明月,飄然六合點飛鴻。
    守玄知默交龍虎,肯泥丹爐子午紅。

    844 《題柯德陽埽塵齋》 宋·方回

    堯舜上圣姿,猶以學為事。
    矧伊匪生知,不學知不致。
    可學而不學,是謂自暴棄。
    俯首就佔畢,又患學不至。

    845 《再六次韻徐子英江樓》 宋·方回

    最愁人處最高樓,空望三神想十洲。
    大藥不靈從老病,把茅酒在盍歸休。
    許追竹士陪梅友,肯羨蜂王慕蝶侯。
    曾點當時未舍瑟,誰知心地異由求。

    846 《八月二十日天曉》 宋·方回

    清曉潮初過,西風獵弊裘。
    肯為貧士地,偏覺老人愁。
    蟋蟀聲彌急,梧桐色漸愁。
    殘星余幾點,吾獨倚吾樓。

    847 《過吳式賢宅》 宋·方回

    君家梅最古,舉世少人知。
    天地無吾黨,風霜自北枝。
    一痕新月外,數點小春時。
    肯為援琴否,浮香更有詩。

    848 《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 宋·方回

    飛鴻離魚網,玉石有俱焚。
    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玙璠。
    今代趙廣漢,誰歟哀王孫。
    粹然東南稟,頑薄推廉敦。

    849 《送常德教趙君》 宋·方回

    岳陽州城危樓前,無地但有水與天。
    一點之青惟君山,四顧洶涌心茫然。
    吾嘗北風吹湖船,飛過洞庭一日間。
    高桅一昂摩日邊,及其一低如沉淵。

    850 《送胡仲虎歸婺源并呈江山長雷》 宋·方回

    大儒疇昔起乾淳,天地星源一脈真。
    肯使我為修學記,始知君是讀書人。
    流泉要驗胸中活,死草無拘紙上陳。
    太極初生第一點,尋根細認古今春。

    851 《謝張老山御史慶予七二》 宋·方回

    身是空中一點塵,心包天地卻無垠。
    隨緣任運勤收斂,補過知幾暗省循。
    孰料百年登七袠,深慚白發對青春。
    江梅欲結枝頭子,合放余花次第新。

    852 《諸公以嵩師破戒作詩嘲詠因次韻解之》 宋·郭印

    老嵩悟塵緣,洪爐一點雪。
    飛行三界外,宴坐常兀兀。
    有如出籠鳥,豈比縮頸鱉。
    萬象一詩本,章句真瑣屑。

    853 《中秋日赴史漕賞月二首》 宋·郭印

    秋色平分日,開筵命月輪。
    云容休妒客,天意解隨人。
    平地鋪寒水,遙空絕點塵。
    素娥來入座,端不負良辰。

    854 《中秋待月以星辰避彩乾坤靜為韻分得避字》 宋·郭印

    大火西流金用事,四海八荒蟠殺氣。
    風凄露冷雨涔涔,草木山川遍憔悴。
    天公有眼老亦昏,妙手憑誰刮雙翳。
    一年佳月在今夕,可奈太清云點綴。

    855 《題東山玩月圖》 宋·黃庚

    斜陽紅盡暮云碧,一片天光涵水色。
    海濤擁出爛銀盤,千里嬋娟共今夕。
    主人鄰客登東山,踏碎寒光看秋液。
    星河倒景浸空明,露華溥玉夜氣清。

    856 《林高士隱居》 宋·黃庚

    家住西湖深更深,古松隱裹禮茅君。
    白猿攀樹藤花落,點破巖前一地云。

    857 《次韻德基效歐陽體作雪詩禁體物之字兼送表臣》 宋·李處權

    枯腸服氣如壽龜,窮冬卻掃百不知。
    開門忽見雪滿地,縱橫浩蕩春正飛。
    入隙時欣點萬卷,仰檐不見霑吟髭。
    松林冥冥起薄霧,澗水活活生微澌。

    858 《哭駕部舅》 宋·李處權

    外門推望郎,天啟眉干白。
    揭揭廊廟器,仕道無枉尺。
    仁義允蹈之,言行可法則。
    優為君子儒,彬彬見文質。

    859 《留別范元長二十八韻》 宋·李處權

    博治人為史,循良吏得師。
    謀謨當啟沃,出處系安危。
    鶚立通丹地,龍章近赤墀。
    咨詢唐典故,筆削漢官儀。

    860 《兵餽行》 宋·李復

    調丁團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萬人。
    鳴金伐鼓別旗幟,持刀帶甲如官軍。
    兒妻牽衣父抱哭,淚出流泉血滿身。
    前去不知路遠近,刻日要渡黃河津。

    * 關于點地的詩詞 描寫點地的詩詞 帶有點地的詩詞 包含點地的古詩詞(9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