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炎涼方的詩詞(139首)

    21 《和何伯溫見寄二首》 宋·洪咨夔

    問字無人過草堂,昨非今日兩俱忘。
    鶴何骯臟寒方警,梅許凄涼靜更香。
    萬古江山窮太白,一簾風月老張蒼。
    多君不作炎涼語,識我平生鐵石腸。

    22 《潮熱》 宋·華岳

    南方有神名祝融,發赭面丹唇朱紅。
    執鞭入海驅赤龍,火車勒駕燒長空。
    千驂萬乘如聯轡,烈焰騰騰灼天地。
    九霄烜赫皆甑蒸,四海煎熬俱鼎沸。

    23 《寄敬甫葉兄》 宋·華岳

    歲欠丁卯秋,八月既生魄。
    于時謫建安,脫去未有策。
    忽睹星鳳光,慨然陪履舄。
    自謂入閩建,閱人幾千百。

    24 《咸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平徐方…成二十韻》 唐·唐彥謙

    冊府藏馀烈,皇綱正本朝。
    不聽還笏諫,幾覆綴旒祧。
    咫尺言終直,愴惶道已消。
    淚心傳位日,揮涕授遺朝。

    25 《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三首》 宋·楊萬里

    亦聞小泊贊公房,清曉扶藜叩上方。
    君與一僧游別嶂,我行百匝遶長廊。
    風巾霧屨來云外,雪檜霜松滿袖香。
    政是炎官張火傘,不應多取海山涼。

    26 《衛卿叔自青旸寄詩一卷以飲酒果核殽味烹茶齋》 宋·葛立方

    淮南空說枕中方,鬼物豈解為金黃。
    虎龍自衛策最長,身閱寒暑無炎涼。
    王母蟠桃端可嘗,何必更值王卮娘。
    日月跳丸那覺忙,口中自有芝朮香。
    云裝羽帔入仙鄉,為公洗髓兼浣腸。

    27 《次李信州七十韻》 宋·華岳

    挺挺萬人杰,堂堂間世賢。
    胸中兵十萬,足下客三千。
    揚賦希三嘆,坡詩和百篇。
    錦囊華似袞,采筆大如椽。

    28 《次韻謝王粟秀才四首》 宋·項安世

    書生無炎涼,市道有贏詘。
    世方重陶猗,君獨師賣屈。
    反生自求良,背已方成黻。
    樂地名教中,金珠彼何物。

    29 《和余方叔題傅材甫筠欲韻》 宋·陳文蔚

    一區投老將焉卜,揚雄草玄那可續,何似山中種修竹,白駒皎皎人如玉。
    山深九夏無炎溽,往來不著市廛足。
    主人心地一泓淥,調高和寡陽春曲。

    30 《贈醫士清溪居士丘通甫》 宋·方回

    乃翁挾藝專淮鄉,使死者生危不亡。
    遠如扁鵲師長桑,又如近世龐安常。
    所交者誰龍虎驤,真李臨淮郭汾陽。
    軍門出入一藥囊,精兵十萬無金瘡。

    31 《白水寺》 宋·方回

    壁畫暗金則,無人犬吠堂。
    翠苔千古潤,玉水一尋方。
    塵路云蒸火,陰林石凝霜。
    仙凡元不遠,咫尺異炎涼。

    32 《贈崔融二十韻》 唐·杜審言

    十年俱薄宦,萬里各他方。
    云天斷書札,風土異炎涼。
    太息幽蘭紫,勞歌奇樹黃。
    日疑懷叔度,夜似憶真長。

    33 《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 唐·陳子昂

    寂寥守寒巷,幽獨臥空林。
    松竹生虛白,階庭橫古今。
    郁蒸炎夏晚,棟宇閟清陰。
    軒窗交紫靄,檐戶對蒼岑。

    34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35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較熱退晚加小涼穩睡…呈元二十一曹長》 唐·杜甫

    今茲商用事,馀熱亦已末。
    衰年旅炎方,生意從此活。
    亭午減汗流,北鄰耐人聒。
    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36 《雙燕》 唐·杜甫

    旅食驚雙燕,銜泥入此堂。
    應同避燥濕,且復過炎涼。
    養子風塵際,來時道路長。
    今秋天地在,吾亦離殊方。

    37 《送鹽鐵裴判官入蜀》 唐·盧綸

    傳詔收方貢,登車著賜衣。
    榷商蠻客富,稅地芋田肥。
    云白風雷歇,林清洞穴稀。
    炎涼君莫問,見即在忘歸。

    38 《秋堂夕》 唐·元稹

    炎涼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時交構,川澤方蒸騰。
    清風一朝勝,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氣盡,始見天地澄。

    39 《秋堂夕》 唐·元稹

    炎涼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時交構,川澤方蒸騰。
    清風一朝勝,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氣盡,始見天地澄。

    40 《壺公山(古老相傳古仙姓陳名壺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唐·黃滔

    八面峰巒秀,孤高可偶然。
    數人游頂上,滄海見東邊。
    不信無靈洞,相傳有古仙。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

    * 關于炎涼方的詩詞 描寫炎涼方的詩詞 帶有炎涼方的詩詞 包含炎涼方的古詩詞(13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