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灶人的詩詞(511首)

    81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唐·李白

    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
    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
    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秋天寫雨抒情贈別

    82 《望黃鶴樓》 唐·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景點抒情生活

    83 《謁老君廟》 唐·李白

    先君懷圣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后,空余松柏林。

    寺廟懷古感傷

    84 《詠懷二首》 唐·杜甫

    人生貴是男,丈夫重天機。
    未達善一身,得志行所為。
    嗟余竟轗軻,將老逢艱危。
    胡雛逼神器,逆節同所歸。

    85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 唐·杜甫

    故人何寂寞,今我獨凄涼。
    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
    物情尤可見,辭客未能忘。
    海內知名士,云端各異方。

    86 《藥堂秋暮》 唐·錢起

    隱來未得道,歲去愧云松。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濃。
    唯憐石苔色,不染世人蹤。
    潭靜宜孤鶴,山深絕遠鐘。
    有時丹灶上,數點彩霞重。
    勉事壺公術,仙期待赤龍。

    87 《題嵩陽焦道士石壁》 唐·錢起

    三峰花畔碧堂懸,錦里真人此得仙。
    玉體才飛西蜀雨,霓裳欲向大羅天。
    彩云不散燒丹灶,白鹿時藏種玉田。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88 《宿無為觀》 唐·元結

    九疑山深幾千里,峰谷崎嶇人不到。
    山中舊有仙姥家,十里飛泉繞丹灶。
    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輕身。
    霓裳羽蓋傍臨壑,飄飖似欲來云鶴。

    89 《送南少府歸壽春》 唐·韓翃

    人言壽春遠,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諸生高翅帽。
    淮風生竹簟,楚雨移茶灶。
    若在八公山,題詩一相報。

    90 《山中春思》 唐·獨孤及

    獺祭川水大,人家春日長。
    獨謠晝不暮,搔首慚年芳。
    靡草知節換,含葩向新陽。
    不嫌三徑深,為我生池塘。

    91 《酬崔侍御期籍道士不至兼寄》 唐·皇甫冉

    一心求妙道,幾歲候真師。
    丹灶今何在,白云無定期。
    昆侖煙景絕,汗漫往還遲。
    君但焚香待,人間到有時。

    92 《酬崔侍御期籍道士不至兼寄》 唐·皇甫冉

    一心求妙道,幾歲候真師。
    丹灶今何在,白云無定期。
    昆侖煙景絕,汗漫往還遲。
    君但焚香待,人間到有時。

    93 《隴頭別》 唐·鄭錫

    秋盡初移幕,沾裳一送君。
    據鞍窺古堠,開灶爇寒云。
    登隴人回首,臨關馬顧群。
    從來斷腸處,皆向此中分。

    94 《寄贈庫部王郎中(時充折糴使)》 唐·盧綸

    諤諤漢名臣,從天令若春。
    敘辭皆詔旨,稱宦即星辰。
    草木承風偃,云雷施澤均。
    威懲治粟尉,恩洽讓田人。

    95 《雜歌》 唐·李端

    漢水至清泥則濁,松枝至堅蘿則弱。
    十三女兒事他家,顏色如花終索寞。
    蘭生當門燕巢幕,蘭芽未吐燕泥落。

    96 《鏡聽詞》 唐·王建

    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
    回身不遣別人知,人意丁寧鏡神圣。
    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

    97 《原上新居十三首》 唐·王建

    新占原頭地,本無山可歸。
    荒藤生葉晚,老杏著花稀。
    廚舍近泥灶,家人初飽薇。
    弟兄今四散,何日更相依。

    98 《步虛詞十九首》 唐·韋渠牟

    玉簡真人降,金書道箓通。
    煙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風。
    四極威儀異,三天使命同。
    那將人世戀,不去上清宮。

    99 《和九華觀見懷貢院八韻》 唐·權德輿

    上巳好風景,仙家足芳菲。
    地殊蘭亭會,人似山陰歸。
    丹灶綴珠掩,白云巖徑微。
    真宮集女士,虛室涵春輝。

    100 《薦士(薦孟郊于鄭馀慶也)》 唐·韓愈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
    曾經圣人手,議論安敢到。
    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
    東都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 關于灶人的詩詞 描寫灶人的詩詞 帶有灶人的詩詞 包含灶人的古詩詞(5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