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靈契的詩詞(160首)

    121 《送范西叔教授西歸》 宋·張栻

    乃祖至和間,忠謀書鼎彝。
    但知陛下圣,豈知吾言危。
    元佑愛君語,讀者猶涕洟。
    典刑今不亡,盛德故在茲。

    122 《題識山堂》 宋·陳造

    物之或暌九牛毛,理有適契鶴鳴皋。
    對山眩旋目無主,山靈定笑山不遭。
    廬阜姿態杳莫狀,煙容嵐影翻海濤。
    德人眼力了天巧,離朱眸睨難形逃。

    123 《禮武臺坐化僧》 宋·陳師道

    至人本無心,起滅因眾緣。
    化盡悲愿在,留形此臺顛。
    聞名與致敬,獲福皆無前。
    千年一缽水,宿疾幾人痊。

    124 《秋居雜詠十首》 宋·李彌遜

    薿薿庭前林,離離夾中道。
    靈柯結繁陰,顏色四時好。
    豈無霜雪侵,不改凌云操。
    緬懷壯士心,雅契幽人抱。
    如何方寸搖,懸若風中纛。
    吾廬偶與鄰,聊擬七松號。

    125 《游仙四首》 宋·曹勛

    飛轡絡絕景,訪我同心人。
    解駕三秀嶺,濯足玉華津。
    晤言會良契,攜手凌高晨。
    揚旌出閶闔,羽節趣群真。

    126 《和信仲喜雨二首》 宋·胡寅

    云漢吁嗟墮杳冥,德音雷動走群靈。
    天心逢契犧牲禱,田畯先聞黍稷馨。
    簾卷西山增爽氣,水通南澗漫平汀。
    一篇可嗣東坡記,北榭今成喜雨亭。

    127 《挽姚君二首》 宋·吳芾

    晚得田園趣,平居樂有余。
    好賢聞善道,奉佛契真如。
    往事歌謠在,浮生夢紀虛。
    我慚居堊室,無路挽靈車。

    128 《東嘉倦雨遣興有懷浙右兄弟二十韻》 宋·李洪

    南國地卑濕,兼旬雨不停。
    氣昏江練白,云蔽石崖青。
    倦聽涔涔霤,全遮渺渺汀。
    柳低齊戶牖,竹密亞窗欞。

    129 《借宿洞門五絕》 宋·程公許

    傳語巖前五百牛,塵緣誤我意無憀。
    靈山寺有三生契,更約天臺度石橋。

    130 《和大著何后部》 宋·程公許

    何侯起膠庠,巋立諸老后。
    鹽酸空茂檜柏,驚秋笑蒲柳。
    平生經世心,短舞要長袖。
    白頭謁承明,彩闥炳郎宿。

    131 《寄謝碧云張高士》 宋·程公許

    臨邛自昔多仙才,鶴鳴神丹夜昭回。
    唐鴻都客尤奇俊,飛神碧落超蓬萊。
    宋采石戰強敵摧,少微褒封自公臺。
    心印今復傳云來。

    132 《代壽安宣相》 宋·程公許

    帝佑炎圖保中光,風云嘉會契千齡。
    石田旱嘆須膏澤,蟄戶隊凝聳震霆。
    審象巖間同說命,絕韋圣處見義經。
    立談解使梟羹爛,余事能空兔窟腥。

    133 《蕊歌》 宋·程公許

    五云郁勃天九重,俯視人境塵濛濛。
    元和遷校品秩穹,以帝命鎮北坎宮。
    玄袍金鎧丁甲從,洞陰戰勝魔絕縱。
    際江之涯鐘氏童,宿運冥契晞玄風。

    134 《謝新胥口監生趙立之》 宋·程公許

    魯壁嶧碑遠莫睹,艱哉河流訊鼗鼓。
    披荒摸搭不厭多,繙閱端能助稽古。
    向來四壁風雨秋,誰遣彯纓群玉府。
    終年骯臟甘謫墮,采采蒿菁不盈筥。

    135 《式賢和杜夔府百韻過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筆力乃》 宋·方岳

    林壑黃昏外,衡門紫翠邊。
    火耕今已老,云臥幾何年。
    棋斂將殘局,篙回興盡船。
    畫麟真已矣,騎犢適悠然。

    136 《贈黃長孺奉母還家》 宋·陳著

    潘御迓從靈緒鄉,簫吟歡動喜還堂。
    詩書余澤心猶古,桃李春風話亦香。
    卜筑已投山契合,奉甘先與菜商量。
    行邊好語須聽取,去卻來時后會長。

    137 《寄婺州石君瑞料院》 宋·陳著

    靈光猶巋然,另久忽書傳。
    風雨各閉戶,山林多謝末。
    眼花千里外,心事十年前。
    獨為兒曹喜,通家契有緣。

    138 《庸庵尚書至自滬三月八日攜猶子子式命汽車招》 近代·陳三立

    客久看遍門前山,兀倚湖光壁掛杖。
    花時臺館頗照眼,亦依蜂蝶媚尋丈。
    尚書禊約竟臨存,張飲聯吟付雙槳。
    發興攜為玲瓏游,魂迎草樹初旭朗。

    139 《向伯恭薌林詩》 宋·王铚

    楚人喻薌草,可佩復可食。
    靈均楚同姓,放逐去其國。
    皎皎忠良心,惕惕懼讒賊。
    扁舟下滄浪,魂迷招不得。

    140 《原易》 宋·林景熙

    滎河通昆源,古出龍馬瑞。
    包犠真天人,一見測其秘。
    八卦已支離,重為六十四。
    爻象互立名,系辭發洙泗。

    * 關于靈契的詩詞 描寫靈契的詩詞 帶有靈契的詩詞 包含靈契的古詩詞(16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