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火經的詩詞(696首)
642
《雜興十二首》 宋·方回
生世六六載,始獲玷末科。
選官六六載,仕少閒日多。
逆旅脫兵火,專城免干戈。
中原久隔絕,忽焉得經過。
水涸梁山泊,淮流受黃河。
往者故已矣,方來將若何。
開歲七十一,聊擬自挽歌。
644
《題徐仲彬達觀亭》 宋·方回
乾涵坤毓萬匯夥,獨得為人賴鈞播。
八尺身為天地贅,一寸心將天地裹。
道眼自應非肉眼,以心觀物無不可。
靈臺光塵日月縣,肯使一絲掛塵堁。
646
《旅次感事》 宋·方回
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邐賒。
猿猱崖刻削,烏鳥樹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報茶。
千村經劫火,萬境嘆虛花。
647
《贈方童子》 宋·方回
我年五十九,門弧子垂左。
我今年七十,見子雙髻鬌。
腹僅椰子大,貯書一何夥。
疾讀建瓴水,響應炙車輠。
649
《再和二首》 宋·郭印
魚跳須過龍門,虎驟不從兔徑。
上士聞道勤行,豈以難能為病。
固守滿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
對境一念不萌,應緣六根皆凈。
650
《白酒歌為巖翁賦》 宋·黃庚
火云燒空日色烈,暑氣著人方郁結。
巖翁宴客水亭東,竹色蕖香獻清絕。
瓜削水晶蓮剖珠,象箸犀盤盛陳列。
銀罌捧出白玉醅,透鼻香濃風味別。
651
《贈高老》 宋·李處權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
客愁浩如許,我聲已載吞。
大士坐丈室,燠若陽谷溫。
從來第一義,入耳簡不煩。
652
《種罌粟》 宋·李復
前年陽亢驕,旱日赤如血。
萬里隨羽書,揮鞭無留轍。
炎毒乘我虛,兩歲苦病蝎。
遇夏火氣高,煩蒸不可活。
653
《登青龍寺》 宋·李復
疏爽巖邊寺,秋登更晚晴。
連岡橫野斷,遠水隔林明。
廢井余荒甃,殘碑有舊名。
幾經兵火劫,禾黍徧新耕。
654
《唐秘書省書目石刻》 宋·李復
蓬萊高閣凌浮云,天上圖書奎壁明。
榮河溫洛龜龍呈,魯壁汲冢科半行。
森羅萬目分緯經,大官供烹集群英。
魯魚亥豕校讎精,垂簽甲乙刻堅珉。
655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657
《金華圣者贊》 宋·釋慧遠
御兵戈刀,斧不能斫。
經大劫水,火不能著。
姊夫小舅有來由,佛面豬頭何處求。
二百年來龜嶺下,三山依舊水東流。
659
《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宋·釋師范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三世諸佛立地聽。
聽在說處,說在聽處。
聽說兩忘,如何剖露。
經入藏,神歸海。
唯中馬簸箕,拈弄有余態。
每遇中秋玩月時,尋思直是令人愛。
660
《偶成》 宋·釋文珦
名利雙蝸角,堪輿一旅亭。
生平嫌著物,老去更忘形。
慢火煎茶熟,寒燈照夢醒。
室空無道伴,自展八還經。
* 關于火經的詩詞 描寫火經的詩詞 帶有火經的詩詞 包含火經的古詩詞(69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