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火靈的詩詞(662首)

    381 《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 宋·蘇軾

    月次於房歷三星,斗牛不神箕獨靈。
    簸搖桑榆盡西靡,影落蘇子硯與屏。
    天工與我兩厭事,孰居無事為此形。
    與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溫室觀堯蓂。

    382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宋·蘇軾

    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383 《與正輔游香積寺》 宋·蘇軾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獨蒼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無人采,千歲化琥珀。
    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384 《贈陳守道》 宋·蘇軾

    一氣混淪生復生,有形有心即有情。
    共見利欲飲食事,各有爪牙頭角爭。
    爭時怒發霹靂火,險處直在嵌巖坑。
    人偽相加有余怨,天真喪盡無純誠。

    385 《上清詞》 宋·蘇軾

    南山之幽,云冥冥兮。
    孰居此者?帝側之神君。
    君胡為兮山之幽,顧宮殿兮久淹留。
    又曷為一朝去此而不顧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386 《游凈居寺(并敘)》 宋·蘇軾

    凈居寺,在光山縣南四十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
    寺僧居仁為余言:齊天保中,僧思惠過此,見父老問其姓,曰蘇氏,又得二山名。
    乃嘆曰:吾師告我,遇三蘇則住。
    遂留結庵。

    387 《枸杞》 宋·蘇軾

    神藥不自閟,羅生滿山澤。
    日有牛羊憂,歲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過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長,絳珠爛莫摘。

    388 《和惠思韻二首其一──醴泉觀}》 宋·王安石

    邂逅相隨一日閑,或緣香火共靈山。
    夕陽興罷黃塵陌,直似蓬萊墮世間。

    389 《和惠思韻二首其一——醴泉觀》 宋·王安石

    邂逅相隨一日閑,或緣香火共靈山。
    夕陽興罷黃塵陌,直似蓬萊墮世間。

    390 《次韻郊祀慶成》 宋·范成大

    帝德重堯緒,天心與舜禋。
    慶期符後甲,元日際初辛。
    土緯扶南極,旄胡拱北辰。
    律諧風自艮,衡正斗垂寅。

    391 《福勝閣》 宋·范成大

    翬飛五級半空翔,指點樓欄說太皇。
    劫火不能侵愿力,巋然獨似漢靈光。

    392 《玉華樓夜醮》 宋·范成大

    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樓,玉華仙宮居上頭。
    紫云澒洞千柱浮,剛風八面寒颼颼,靈君宴坐三千秋。
    蹻符飛行戲玄洲,下睨濁世悲蜉蝣,桂旗偃蹇澹少休。
    知我萬里遙相投,暗蜩奏樂鏘鳴球,浮黎空歌清夜遒。

    393 《知郡檢計齋醮禱雨,登時感通,輒賦古風,以》 宋·范成大

    六月火云高偃蹇,使君有意憐焦卷。
    一封紅篆驛金龍,雨氣倏隨爐燎滿。
    風師避路雷車鳴,石破天驚檐溜傾。
    不知稻本頗蘇否?但覺溪聲如百霆。

    394 《林屋洞》 宋·范成大

    擊水搏風浪雪翻,煙銷日出見仙村。
    舊知浮玉北堂路,今到幽墟三洞門。
    石燕飛翾遮炬火,金籠深阻護嵌根。
    寶鐘靈鼓何須叩,庭柱宵晨已默存。

    395 《觀寶林塔張燈次胡瑗韻》 宋·秦觀

    飛來峰上塔,然蜜奉慈觀。
    互照三山冢,分輝七寶欄。
    勢擎金界迥,影蘸玉奩寒。
    次第邊烽舉,高低祭燭攢。

    396 《游龍瑞官次程公韻》 宋·秦觀

    靈祠真館閟山隈,形勢相高對越臺。
    莓徑翠依屏上轉,藕花紅繞監中開。
    鶴銜寶箭排煙去,龍護金書帶雨來。
    夾道萬星攢騎火,滿城爭看使君回。

    397 《山行》 宋·陸游

    山鳥啼孤戍,煙蕪入廢亭。
    堤成陂水白,雨細稻秧青。
    草市少行旅,叢祠多乞靈。
    最憐投宿處,微火暮晶熒。

    398 《山行》 宋·陸游

    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
    白云映空碧,突起若積雪。
    我行溪山間,靈府為澄澈。
    崚嶒崖角立,蟠屈路九折。

    399 《病中作》 宋·陸游

    此事明明在默存,一身元有一乾坤。
    不憂豎子居盲上,已見真人出面門。
    力守誰能發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
    用功若到無功處,千載乘云不足言。

    400 《秋日遣懷》 宋·陸游

    離離上藥苗,郁郁靈芝榮,我昔逢異人,瑣細皆能名。
    擊石以取火,薪桂持煎烹,五云夜覆鼎,談笑得長生。

    * 關于火靈的詩詞 描寫火靈的詩詞 帶有火靈的詩詞 包含火靈的古詩詞(6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