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潭聲的詩詞(346首)

    201 《寄孟賓于》 宋·李昉

    幼攜書俞別湘潭,金榜標名第十三。
    昔日聲塵喧洛下,近年詩價滿江南。
    長為邑令情終屈,縱處曹郎志未甘。
    莫學馮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為慚。

    202 《題寺古檜》 宋·廖融

    何人見植初,老對梵王居。
    山鬼暗棲托,樵夫難破除。
    聲高秋漢迥,影倒月潭虛。
    盡日無僧繞,清風長有余。

    203 《謁金門 舟中對月》 元·梁寅

    天似洗。
    遙望楚山千里。
    歸雁數聲云外去。
    此身猶滯此。
    半夜潛蛟不起。
    潭月金鱗光細。
    獨倚孤篷渾不寐。
    碧流清見底。

    204 《謁金門 舟中對月》 元·梁寅

    天似洗。
    遙望楚山千里。
    歸雁數聲云外去。
    此身猶滯此。
    半夜潛蛟不起。
    潭月金鱗光細。
    獨倚孤篷渾不寐。
    碧流清見底。

    205 《王家坡觀瀑》 近代·陳三立

    松底秋風翻兩袂,雜隨婦孺探勝地。
    長谷橫出小天池,斗下犖確沙石碎。
    再折冥徑路絕,披拂榛莽穿荒翳。
    衣牽發甫脫免,亂石磊磊堆無次。

    206 《感事》 宋·石介

    吾賞觀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員數萬里,車馬通轍跡。
    帝宅君土中,紫垣當辰極。
    長江斷其南,絕塞經其北。

    207 《查公山》 宋·查元方

    大道貴知止,昔賢稱二疏。
    今來我季方,退身茲有余。
    瀟灑去桎梏,放蕩狎樵漁。
    疏泉離遠竇,鑿石構層廬。

    208 《考校同文館戲贈子方兼呈文潛》 宋·鄧忠臣

    五年坎壈哀南方,江湖魏闕兩相忘。
    洞蘿巖桂搴孤芳,月潭風渚儔漁郎。
    單閼孟夏草木長,望都樓觀郁蒼蒼。
    誰令焚芰辭楚狂,復來上君白玉堂。

    209 《淳熙十三年六月中使奉承德壽宮命捕金銀魚》 宋·胡某

    千頃山高六十里,上有寒潭清且泚。
    神龍久向此中蟠,作霖肯為蒼生起。
    群魚從之時浮枕,噞喁光彩歲月深。
    自然形質異凡鬣,或如美玉或如金。

    210 《陸象山先生墓》 宋·黃矩

    西風匹馬駐郵亭,茅屋雞鳴尚未醒。
    野寺秋聲三徑竹,石橋云氣一潭星。
    寒欺短褐霜華白,水落平田野蔓青。
    師友家傳今寂寞,欲移文字問山靈。

    211 《題歙州問政山聶道士所居》 宋·黃臺

    千尋練帶新安水,萬仞花屏問政山。
    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塵土到人間。
    壺懸仙吞島罷,碗浸星宮沈水閑。
    寶籙篋垂金縷帶,絳囊絳鎖玉連環。

    212 《寄張霖溪》 宋·蔣蕓

    漫向潭源晦此身,自嗟無地可投明。
    栽培勁節依崖翠,采擷香芹繞澗清。
    避亂遣懷聊圃治,論交且喜傍山行。
    何時并轡臨溪上,靜聽飛泉萬壑聲。

    213 《題余干縣干越亭》 宋·李孝先

    吳越猶干地要沖,樹亭危岸勢憑空。
    春潭倒影黃昏月,古木喧聲白晝風。
    鷗鷺慣來窺燕席,煙云無著護簾櫳。
    凄涼故國多遷變,獨有溪山在望中。

    214 《二月四日游大云寺分韻得三字佛龕多題名韋獨》 宋·李薰

    野寺依絕壁,化身滿諸龕。
    后前莽難測,千億紛相參。
    妙斬謝斤斧,高樓軼煙嵐。
    旁行栗危棧,俯{左日右敢}驚深潭。

    215 《盧灘雜興五首》 宋·錢時

    蛙聲兩岸夾溪流,漫漫澄潭夜進舟。
    火照寒沙翻作白,直疑浮雪滿汀洲。

    216 《送文兆歸廬山》 宋·釋行肇

    劍峰雙倚漢,蕩槳月中歸。
    潮白島西出,帆孤岸際飛。
    香連潭影直,磬度雪聲微。
    幾夕□詩坐,相思入定稀。

    217 《山居詩》 宋·釋延壽

    達來何處更追尋,放曠誰論古與今。
    風帶泉聲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
    資身自有衣中寶,濟世誰藏室內金。
    策杖偶來林下坐,鳥聲相和唱圓音。

    218 《偈五首》 宋·釋志璇

    聲色頭上睡眠,虎狼群里安禪。
    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219 《頌古二十四首》 宋·釋宗演

    入圣超凡既有聲,臥龍誰顧碧潭清。
    快須鼓浪興云雨,莫負從前濟物心。

    220 《游五泄山》 宋·唐詢

    尋徹靈潭第五源,旋攀蘿蔦至山巔。
    寒聲昔謂來天外,巨壑今知在目前。
    峭壁無時長蔽日,重巖不雨亦生煙。
    臨觀已覺塵心盡,更欲凌云訪列仙。

    * 關于潭聲的詩詞 描寫潭聲的詩詞 帶有潭聲的詩詞 包含潭聲的古詩詞(34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