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漫聲的詩詞(746首)

    41 《晚同永源小酌漫成》 宋·張耒

    庭竹晚風細,階落絡緯鳴。
    連山沉落日,萬竅起秋聲。
    客思方凄切,流年可嘆驚。
    平生一樽酒,正為正時傾。

    42 《漫興 其二》 元·王冕

    屯聚皆羌屬,蒼茫路轉西。
    草深車跡淺,霜重角聲低。
    軍馬行無數,山林望欲迷。
    老兵通漢語,指點話征西。

    43 《漫興 其三》 元·王冕

    青山隱隱帶灤河,金碧光中望□娑。
    五谷不生羊馬盛,二儀殊候雪霜多。
    打圍陣合穹廬轉,警蹕聲傳御駕過。
    渺渺黃沙天萬里,壯心未解說風波。

    44 《漫興 其十》 元·王冕

    撤幕愁歸燕,頹垣警睡龍。
    魚聲飛玉署,花夢破橘窗。
    紫詔傳三省,黃巾出兩江。
    何時舞干羽?盡使有苗降。

    45 《漫興 其六》 元·王冕

    壬辰天意別,春夏雨冥冥。
    云氣何時斂?江聲未得停。
    書生憐白發,壯士喜青萍。
    昨夜登西閣,悲笳不忍聽。

    46 《烏夜啼·水漫汀洲新綠》 宋·無名氏

    水漫汀洲新綠,云開崦嶂微青。
    殘紅不見成陰後,鶗鴂寂無聲。
    笑傲坡詩一夢,風流杜牧三生。
    西湖依舊人中意,來去竟難憑。

    47 《漫成二首》 明·高啟

    己分棲遲不自疑,江邊林下盡幽期。
    病惟好懶寧須藥,心未忘機偶對棋。
    閑館雨聲花落夜,深塘草色燕飛時。
    春來頗喜囊中富,添得新成幾首詩。

    48 《贈希聲居士》 宋·洪咨夔

    汗漫騎鯨去,西風發半簪。
    安心元是藥,得趣不妨琴。
    人靜恐鳴夜,天寒月出林。
    為君重洗耳,別酒不須斟。

    49 《夜漫漫》 宋·白玉蟾

    雷聲初散天成霽,雨改青山顏色翠。
    清猿嘯夜月濛朧,木客暗吟悽愴意。
    麻姑峰頭一縷云,苒苒如綿飄羽袂。
    良宵展轉不成眠,天外青鸞何未至。

    50 《漫成(二首)》 明·劉基

    望帝千年魄,聲聲是淚流。
    空庭無竹樹,省得一春愁。

    51 《舟中漫興》 宋·李新

    梅雨冥冥濕釣船,失群寒鷺下江天。
    一聲長笛無窮意。
    自疊漁蓑白日眠。

    52 《次韻似表弟春雨漫成》 宋·李彌遜

    百念關身起蝟毛。
    雨聲偏近夜床高。
    正愁春事趁奔鹿,更覺歸心折大刀。
    擁鼻吟邊聊且遣,枕肱佳處亦時遭。
    麴生懷抱肯傾倒,一酌忘憂賴爾曹。

    53 《政在簿書叢中王簿示二詩推案漫述數語》 宋·虞儔

    文書堆案汗如洗,雁鶩滿庭聲甚喧。
    縱有中人來眼底,了無佳思到吟邊。
    翠眉對我何曾展,白眼逢渠不受憐。
    上策從來三十六,就中除有一歸田。

    54 《山行漫興》 宋·方岳

    野性惟便水竹居,老來自覺轉迂疏。
    圖書四壁飯不足,煙雨一犁春有余。
    紙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風獨立鳥聲碎,不是言詩亦起予。

    55 《漫興》 宋·胡仲弓

    大笑出塵間,吟謝得暫閒。
    解衣臨水閣,倚杖看云山。
    歸鳥聲如市,騎牛歌更蠻。
    明邊一點墨,元是野僧遠。

    56 《龍榆生寄示端午漫成絕句、即追和其去年秋》 當代·錢鐘書

    知有傷心寫不成,小詩凄切作秋聲。
    晚晴盡許憐幽草,未契應難托后生。
    且借馀明鄰壁鑿,敢違流俗別蹊行。
    高歌青眼休相戲,隨分齏鹽意已平。

    57 《漫成》 宋·宋庠

    二典勛華冠號榮,燦然三代繼英聲。
    如何孟子尊儒術,不肯臨篇信武成。

    58 《漫塘晚望》 宋·劉宰

    霽色催云作晚霞,小橋卻立岸鳥紗。
    雨馀菱芡新抽葉,秋早菰蒲未著花。
    燈影微茫行客艇,鐘聲縹緲梵王家。
    沉吟索句輸公等,我欲臨流理釣槎。

    59 《漫興(四首)》 明·李東陽

    井口轆轤聞水聲,園中菜畦渾欲平。
    呼童引水放教去,一夜池頭蛙亂鳴。

    60 《漫興九首》 宋·方回

    枕上半醒中酒病,樓前時過賣花聲。
    千門萬戶俱更換,惟此依稀舊太平。

    * 關于漫聲的詩詞 描寫漫聲的詩詞 帶有漫聲的詩詞 包含漫聲的古詩詞(74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