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漏孔的詩詞(38首)

    21 《贈廣都寓舍賢婦二喻詩》 宋·頓起

    嘗聞趙清獻,恤孤慰亡友。
    至今西蜀人,談美不容口。
    二喻出儒家,清貧一無有。
    零丁依老姑,破屋僧堂后。

    22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 宋·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
    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
    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
    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

    23 《擬古詩七十首(錄一十三首)》 明·盛時泰

    陳思王植贈友往祚頹已久,大業緬方新。
    仰視圣皇德,承胤為我親。
    暇日荷休明,高館集眾賓。
    中廚列庖饌,水陸備鮮鱗。

    24 《荷花》 宋·宋祁

    別岸香風起,橫塘夕霧開。
    歌須靜婉至,步憶貴妃來。
    折藕冰絲剩,翻荷孔蓋回。
    曾經佛圖咒,解厭柏梁災。

    25 《又真止堂一首》 宋·劉克莊

    作堂肯以止為名,出處遙知講已精。
    縱使胸中橫綠野,未應度外置蒼生。
    波頹公獨能山立,漏盡人方喜夜行。
    千載英雄須冷笑,孔明回首學淵明。

    26 《送興元聶帥》 宋·洪咨夔

    泛觀天地間,一氣如爨鼎。
    半鼎沸正急,半豈獨爾靜。
    從旁更益薪,既往漫不省。
    疇當起沃之,轆轤轉修綆。

    27 《送珊上座歸育王》 宋·白玉蟾

    一雙膝脛兩條鐵,一掬精神一團雪。
    早曾火燄上翻身,鴛幃不把丁香結。
    風吹香囊滿路香,知君也結欽山轍。
    忽然洗面摸得鼻,方知皮下各有血。

    28 《十月旦讀子美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 宋·朱翌

    囚山無他謀,治生出下策。
    載之百漏船,吹以無孔笛。
    一飽久定矣,誓不為欣戚。
    家山天一方,何地休行役。
    天真調伏予,中歲遭遠謫。
    養成一牯牛,露地見純白。

    29 《宣城書懷》 宋·朱翌

    高爽清涼郡,登臨佳麗都。
    上連三蜀重,旁挾兩淮趨。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艫。
    新林天際浦,青草柳邊湖。

    30 《大人詞》 元·楊維楨

    有大人,曰鐵牛。
    絳人甲子不能記,曾識庖棲獸尾而蓬頭。
    見煉石之女補天漏,涿鹿之帝殺蚩尤。
    上與伊同相幼主,下與孔孟游列侯。

    31 《燕新進士》 宋·魏了翁

    已辦書生場屋緣,楓宸入對字三千。
    玉階喜得方寸地,屋漏如臨咫尺天。
    學自孔顏期用世,道非堯舜莫陳前。
    便聽第一鴻臚唱,衣缽如余未足傳。

    32 《正字南仲祭詩》 宋·周文璞

    昭陽作噩冬,愁云凝上蒼。
    我墮豀谷底,鹵莽聞公喪。
    哲人困中壽,頗謂告者狂。
    繼執邸吏符,躑蹢抽肝腸。

    33 《月巖》 宋·方岳

    怪石堆云矗大空,女媧練出廣寒宮。
    一輪常滿陰晴見,萬古無虧晝夜同。
    搗藥聲繁驅白兔,漏天孔正透清風。
    光明自照如來境,肯學姮娥西復東。

    34 《謹所之贈王氏子》 宋·陳淳

    我贈王氏子,作此謹所之。
    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資。
    妙齡正弱冠,立志已不卑。
    與之語則解,知弗流俗隨。

    35 《秉文薦對報罷赴任有詩示予遂和》 宋·李復

    廣文予所知,京國十年舊。
    出背錦囊歸,人嘲飯山瘦。
    去歲近臣薦,三接期在晝。
    孤鴻鎩翮久,高舉或可就。

    36 《偈頌三十四首》 宋·釋如凈

    過去然燈佛,相牽弄業識。
    現在漏燈盞,光影瞞人眼。
    未來乾紙撚,賊贓無處典。
    咄,髑髏前點破,鼻孔里看見。
    衲僧門下黑漫漫,歷劫不分通一線。

    37 《造袁州浮橋語》 宋·釋印肅

    普庵教化修浮橋,信心自肯大豐饒。
    解脫皆因不思議,度人無量永趙遙。
    秀江千古源何極,非干今日與明朝。
    一生補處誰知有,萬德咸歡寂體寥。

    38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顰而嗔,伸而悅。
    默傳鼻孔家風,用付眉毛時節。
    放下機投,展開漏洩。
    十方三世兮同得同參,二儀萬像兮同聽同說。

    * 關于漏孔的詩詞 描寫漏孔的詩詞 帶有漏孔的詩詞 包含漏孔的古詩詞(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