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溪緣的詩詞(556首)
342
《游凈居寺》 宋·蘇軾
十載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不悟俗緣在,失身蹈危機。
刑名非夙學,陷阱損積威。
343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 宋·蘇軾
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于歧路豈伶優。
初聞父老推謝令,旋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謳。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344
《寄劉孝叔》 宋·蘇軾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
聯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鼓。
汗流奔走誰敢后,恐乏軍興污質斧。
345
《游凈居寺(并敘)》 宋·蘇軾
凈居寺,在光山縣南四十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
寺僧居仁為余言:齊天保中,僧思惠過此,見父老問其姓,曰蘇氏,又得二山名。
乃嘆曰:吾師告我,遇三蘇則住。
遂留結庵。
347
《送周仲章使君》 宋·王安石
看君東下霅溪船,回首紛紛已五年。
簪筆少留吾所望,剖符輕去此何緣。
高麾行路穿秦樹,駿馬歸時著蜀鞭。
子墨文章應滿篋,承明宣室正詳延。
349
《丙午新正書懷十首》 宋·范成大
厲風翻海雪漫天,百計逃寒息萬緣。
穩作被爐如臥炕,厚裁綿旋勝披氈。
尊前現在瞢騰醉,飯后無何爛熳眠。
斟酌出門高興盡,從教閑卻剡溪船。
350
《再出東郊》 宋·范成大
晚景增年慣,官身作客諳。
大都緣偶熟,豈是性能堪?
昔者開三徑,他時老一龕。
越溪親種竹,蕓綠想毿毿。
351
《烏戍密印寺》 宋·范成大
青堆溪上水平堤,絳瓦參差半掩扉。
我與圣公俱客寓,人傳帝子尚靈威。
勝緣齟齬三重障,志士辛勤十載歸。
花木禪房都不見,但余蝙蝠晝群飛。
352
《再到虎丘》 宋·范成大
不過溪橋又兩年,偶隨筇竹訪幽禪。
有緣再踏云巖路,無處重尋石井泉。
擬輟半山分座住,先鐫一枕借床眠。
覺來飽吃紅蓮飯,正是塘東稻熟天。
354
《送僧歸保寧》 宋·秦觀
西湖環岸皆招提,樓閣晦明如臥披。
保寧復在最佳處,水光四合無端倪。
車塵不來馬足斷,時有海月相因依。
上人弱齡已隸此,心目所證惟瑰琦。
355
《瑞鷓鴣》 宋·辛棄疾
期思溪上日千回。
樟木橋邊酒數杯。
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
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
356
《雨中作》 宋·陸游
山雨時時急,溪流日日添。
濕苔緣暗壁,腐瓦落頹檐。
老至那容卻,狂來未易砭。
泥深村路絕,煙樹出青簾。
357
《初春書懷》 宋·陸游
數掩蘆藩并水居,一家全似業樵漁。
春寒例謝常來客,老病猶貪未見書。
馴雀正緣拋食慣,芳蘭肯為礙門鋤。
藥苗滿缽無人共,賴有溪僧為破除。
358
《十月》 宋·陸游
紅樹平沙十月天,放翁今作水中仙。
冬冬林外迎神鼓,只只溪頭下釣船。
世事極知吾有命,俗人終與汝無緣。
菊花枯盡香猶在,又付東籬一醉眠。
359
《題庵壁》 宋·陸游
身似蝸牛麤有廬,卻緣無用得安居。
地爐封火欺寒雨,紙閣油窗見細書。
蕎熟山僧分餺飥,船來溪友餉薪樗。
閉門莫笑衰頹甚,讀易論詩亦未疏。
360
《道室即事》 宋·陸游
一簪殘雪寄林亭,手把黃庭兩卷經。
琴調養心安澹泊,爐香挽夢上青冥。
隨緣久已均憂喜,玩世惟須半醉醒。
溪父園公殊未見,頹然誰與共忘形?
* 關于溪緣的詩詞 描寫溪緣的詩詞 帶有溪緣的詩詞 包含溪緣的古詩詞(5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