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源源的詩詞(778首)

    61 《重憶山居六首·平泉源》 唐·李德裕

    山谷才浮芥,中園已濫觴。
    逶迤過竹塢,浩淼走蘭塘。
    夜靜聞魚躍,風微見雁翔。
    從茲東向海,可泛濟川航。

    62 《送源中丞使新羅(一作姚合詩)》 唐·殷堯藩

    赤墀奉命使殊方,官重霜臺紫綬光。
    玉節在船清海怪,金函開詔撫夷王。
    云晴漸覺山川異,風便寧知道路長。
    誰得似君將雨露,海東萬里灑扶桑。

    寫人贊美

    63 《答殷堯藩贈罷涇源記室》 唐·沈亞之

    勞君輟雅話,聽說事疆場。
    提筆從征虜,飛書始伏羌。
    河流辭馬嶺,節臥聽龍驤。
    孤負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婉約宴會思念

    64 《桃源詞二首》 唐·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
    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
    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65 《送源中丞赴新羅》 唐·姚合

    赤墀賜對使殊方,官重霜臺紫綬光。
    玉節在船清海怪,金函開詔拜夷王。
    云晴漸覺山川異,風便那知道路長。
    誰得似君將雨露,海東萬里灑扶桑。

    66 《寄國子楊巨源祭酒》 唐·姚合

    日日新詩出,城中寫不禁。
    清高疑對竹,閑雅勝聞琴。
    門戶饒秋景,兒童解冷吟。
    云山今作主,還借外人尋。

    67 《贈李修源(一作送溫飛卿赴方城)》 唐·張祜

    岳陽新尉曉衙參,卻是傍人意未甘。
    昨夜與君思賈誼,長沙猶在洞庭南。

    愛國抒懷

    68 《洛源驛戲題》 唐·雍陶

    柳陰春嶺鳥新啼,暖色濃煙深處迷。
    如恨往來人不見,水聲呦咽出花溪。

    69 《次陜州先寄源從事》 唐·李商隱

    離思羈愁日欲晡,東周西雍此分涂。
    回鑾佛寺高多少,望盡黃河一曲無。

    70 《贈源寂禪師》 唐·薛能

    瓶缽鎮隨腰,怡然處寂寥。
    門禪從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許,緣多愧未銷。
    何傳能法慧,此岸要津橋。

    71 《寄題巨源禪師》 唐·薛能

    風雨禪思外,應殘木槿花。
    何年別鄉土,一衲代袈裟。
    日氣侵瓶暖,雷聲動枕斜。
    還當掃樓影,天晚自煎茶。

    72 《贈源寂禪師》 唐·薛能

    瓶缽鎮隨腰,怡然處寂寥。
    門禪從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許,緣多愧未銷。
    何傳能法慧,此岸要津橋。

    73 《寄題巨源禪師》 唐·薛能

    風雨禪思外,應殘木槿花。
    何年別鄉土,一衲代袈裟。
    日氣侵瓶暖,雷聲動枕斜。
    還當掃樓影,天晚自煎茶。

    74 《二月二日游洛源》 唐·韓琮

    舊苑新晴草似苔,人還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悵,已后逢春更莫來。

    唐詩三百首音樂

    75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
    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76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
    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77 《寄清源寺僧》 唐·溫庭筠

    石路無塵竹徑開,昔年曾伴戴颙來。
    窗間半偈聞鐘后,松下殘棋送客回。
    簾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藍水長秋苔。
    白蓮社里如相問,為說游人是姓雷。

    78 《桃源僧舍看花》 唐·段成式

    前年帝里探春時,寺寺名花我盡知。
    今日長安已灰燼,忍能南國對芳枝。

    柳樹

    79 《題桃源處士山居留寄》 唐·劉滄

    白云深處葺茅廬,退隱衡門與俗疏。
    一洞曉煙留水上,滿庭春露落花初。
    閑看竹嶼吟新月,特酌山醪讀古書。
    窮達盡為身外事,浩然元氣樂樵漁。

    80 《深秋過源宗上人房(房一作方丈)》 唐·李頻

    到日值搖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積雨向秋終。
    度講多來雁,經禪少候蟲。
    方從聽話后,不省在愁中。

    * 關于源源的詩詞 描寫源源的詩詞 帶有源源的詩詞 包含源源的古詩詞(7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