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源源的詩詞(778首)

    461 《送劉{弓弓夂}秘校赴婺源》 宋·梅堯臣

    云木蔥蘢處,雞鳴古縣城。
    山高地多險,源近水偏清。
    斫漆資商貨,栽茶雜賦征。
    案頭龍尾硯,切莫苦求精。

    462 《依韻和仲源獨夜吟》 宋·梅堯臣

    秋鴻聲澀秋弦苦,涂金博山煙夜吐。
    寂歷虛堂燈暈生,誰人共聽西窗雨。

    463 《依韻和仲源暮冬見寄》 宋·梅堯臣

    曾未學黃庭,衰顏已可驚。
    詩能如阮籍,評不愧鍾嶸。
    玉軫調初美,冰壺想更清。
    兔園風雪甚,還聽鴈來聲。

    464 《淵源堂夜飲》 明·高啟

    懸燈照清夜,葉落堂下雨。
    客醉已無言,秋蛩自相語。

    465 《小桃源》 宋·劉克莊

    出山已不辨東西,新徑多岐失故蹊。
    源里飄紅無雜樹,村中戴白有遺黎。
    略加蕝識認來路,似有茅茨遙隔溪。
    太守漁郎兩癡絕,自迷豈解指人迷。

    466 《丁酉九月十四日黃源嶺客舍題黃瀛父近詩》 宋·劉克莊

    不但行吟又臥披,掩編因有感于斯。
    競為蛙蚓號鳴態,烏睹龍鸞夭矯姿。
    損挹嫌人稱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慚學識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說詩。

    467 《題桃源圖一首》 宋·劉克莊

    但記嬴二世爾,豈知晉太康耶。
    一境渾無租稅,四時長有桃花。

    468 《源里》 宋·劉克莊

    一洞沾秦俗,疑非太古民。
    盡將源里事,報與世間人。

    469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 宋·王令

    山環環兮相圍,溪亂亂兮漣漪。
    花漫漫兮不極,路繚繚兮安之。
    棄舟步岸兮欲進復疑,山平阜斷兮忽得平原巨澤,莽不知其東西。

    470 《李商叟秀才求齋名于王元渤以養源名之求詩》 宋·曾幾

    自古詞林枝葉,皆從根柢中來。
    萬卷須窺藏室,一塵莫點靈臺。

    471 《李商叟秀才求齋名于王元渤以養源名之求詩》 宋·曾幾

    老杜詩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
    尚論淵源師友,他時派列江西。

    472 《李商叟秀才求齋名于王元渤以養源名之求詩》 宋·曾幾

    學問直須富有,文章政要深藏。
    玉在山中輝潤,蘭生林下芬芳。

    473 《喻子才提舉招昌源觀梅倦不克往蘇仁仲有詩次》 宋·曾幾

    問公何許看花回,賸說郊坰十里梅。
    樹雜古今他處少,枝分南北一齊開。
    昌源已辦行廚去,離渚猶須使節來。
    況復蘭亭公所葺,清流九曲要傳杯。

    474 《謝人送壑源絕品云九重所賜也》 宋·曾幾

    三伏汗如雨,終朝沾我裳。
    誰分金掌露,來作玉溪涼。
    別甑炙炊飯,小爐深炷香。
    曲生何等物,不與汝同鄉。

    475 《寄題安福朱景源景云所居二首》 宋·周必大

    四始昭垂棠棣詩,九江屹立義門碑。
    請君更學張公藝,忍字常為一字師。

    476 《寄題安福朱景源景云所居二首》 宋·周必大

    友悌人知天亦知,風雷會變籜龍兒。
    從今直節亭前后,枝茂宗生竹也慈。

    477 《管長源朝奉挽詞》 宋·周必大

    青袍黃甲舊蜚英,紫綬金章晚更榮。
    隱德家傳遼北客,修齡人羨濟南生。
    墓中深刻同年筆,世上難磨異日名。
    識面有時追往事,傷情無路奠佳城。

    478 《慶元乙卯某與歐陽伯威葛德源俱年七十適敝居》 宋·周必大

    結茅近市壓平川,圍棘爭門想少年。
    鹿記楊侯歌始舉,鶴歸丁令化飛仙。
    詩場曾作推敲手,文會今隨出入肩。
    同甲唱酬殊未已,首篇聊記老而傳。

    479 《清源知藏僧法源寫真求贊》 宋·周必大

    精不搖,神不驕,鬢任髡,顏任凋。
    人擾擾而膠膠,爾寂寂而寥寥。
    知壺子其誰何,異漁父之堪描。
    往壁觀以默照,免室邇而人遙。

    480 《慶元丁巳予與伯威歐陽兄德源葛兄三講丙午齊》 宋·周必大

    三為眾,一日壽。
    粃糠前,珠玉后。
    非面朋,乃益友。
    松竹鶴,同耐久。

    * 關于源源的詩詞 描寫源源的詩詞 帶有源源的詩詞 包含源源的古詩詞(7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