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游吳者的詩詞(180首)
143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144
《青弁云林圖》 明·張羽
前代何人畫山水,長安關仝營丘李。
華原特起范中立,三子相望古莫比。
亦有北苑與河陽,后來作者誰能當。
米家小虎出逸品,力挽元氣歸蒼茫。
145
《天平山》 宋·范師道
萬物天地間,或有奇勝跡。
見賞能幾人,不止今與昔。
吳門多好山,天平為峻極。
旦暮常白云,表里皆珍石。
146
《嘆息行贈別胡思齊》 明·劉崧
嘆息復嘆息,志士恒苦辛。
少日不得意,暮年愧其身。
前有尊酒清且旨,酌酒奉君君莫止。
人生最樂在相知,莫徇虛名輕跅弛。
149
《贈筆生施廷用》 明·虞堪
苕人藝者多藝筆,馮陸當年稱第一。
馮陸之前謾有人,良工若個當儔匹。
吳興遺老舊王孫,憶昔被詔游帝閽。
白玉堂中留補袞,馮也陸也此日其藝皆其掄。
150
《志別》 明·張元凱
祖道一尊酒,涼風江上生。
楓林一葉丹,秋動千山聲。
星離越溪水,雨散吳王城。
我昔游燕趙,居人送我行。
今我亦送客,酒盡淚欲傾。
乃知送我者,掩袂多至情。
151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宋·蘇軾
金山樓觀何耽耽,撞鐘擊鼓聞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兩三。
云霾浪打人跡絕,時有沙戶祈春蠶。
我來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懷慚。
152
《破琴詩(并引)》 宋·蘇軾
舊說,房琯開元中嘗宰盧氏,與道士邢和璞出游,過夏口村,入廢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鑿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禪師書,笑謂琯曰:“頗憶此耶?”琯因悵然,悟前生之為永師也。
故人柳子玉寶此畫,云是唐本,宋復古所臨者。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還朝,宿吳淞江,夢長老仲殊挾琴過予,彈之有異聲,就視,琴頗損,而有十三弦。
153
《麻線堆》 宋·范成大
云木湯胸起,郁峨一峰危。
上有路千折,縺縷如縈絲。
是為麻線堆,厥險天下稀。
逼仄容半足,顛墜寧復稽。
154
《秦淮》 宋·范成大
祖龍驅群龍,疏此萬丈溝。
雨工戀故棲,十步九回頭。
至今秦淮曲,蜿若春蛇游。
舟師厭回互,嘆息倚柁樓。
155
《贈楊仲開畫圖引》 元·王冕
楊君綽有隱者風,須長骨瘦兩耳聾。
作詩作畫不作意,造化不與常人同。
前年眼健腕有力,捉得老龍歸雪壁。
墨雨淋漓天地黑,茅山十日飛霹靂。
156
《留別張白云謀父》 宋·賀鑄
三年官局冷如冰,炙手權門我未能。
賴與白云之隱者,不談黃卷即尋僧。
蕭蕭簾箔風披竹,草草杯盤雪灑燈。
塵土浮游浸相遠,吳魚燕雁兩難憑。
158
《送鮑都官錢塘通判》 宋·梅堯臣
文鰩游西海,夕飛向吳洲。
朱鱉生明月,淵潛未可求。
由來有變化,何能計沉浮。
君子蹈出處,誰能等隅陬。
臨水賦二者,相送無離憂。
159
《挽趙卿無垢二首》 宋·劉克莊
自是妖星死諸葛,非關潦霧病文淵。
莼鱸不復歸吳矣,琴鶴還如出蜀然。
賢有豐碑存峴者,儉無高冢象祁連。
東風一掬交游淚,吹向柯山宰樹邊。
160
《上杭帥呂舍人》 宋·王令
玉海澄中粹,金山拔外佳。
無前誰與敵,獨進不容偕。
列象明星璧,遺思結館娃。
一麾迎日下,四海望霖乖。
* 關于游吳者的詩詞 描寫游吳者的詩詞 帶有游吳者的詩詞 包含游吳者的古詩詞(18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