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分漁樵。說著登山氣更豪。天外長江流不盡,迢迢。腳底青云步漸高。兩手敢辭勞。右有深杯左有螯。我似淵明多一字,陶陶。明日黃花
暮云隔樹起秋陰。晚來涼漸深。清商瑟瑟和微吟。虛堂風露侵。鄰燭澹,寺鐘沉。青綾懷舊衾。故家風度杳難尋。與誰論素心。
煙水隔殊鄉,又匆匆誤了,蹋青時候。一別幾多時,河橋外、官柳青條猶瘦。君來為問,渡江桃葉曾來否。生怕木闌雙艇子,只道故人依舊。
九陌香泥。正楚館欺寒,裊裊春雞。兩行簾底,銀燭千枝。花市笑語聲齊。
漸漸東方,漸沖和鮮明,秀靈相接。漸次轉遷南陸,陽晶熾赫。暑炎光曄。漸令西境金華聚,漸輪在北相凝浹。
早聞長策動楓宸,十載郎官謫命新。家遠漫為秦嶺客,恩深不作播州人。一身且向閑時病,萬事還從定后真。蕭索郡齋山樹里,坐看黃葉漸回春。
又賦斜川五日詩,行將去此欲何之。一年春事倉庚報,萬里鄉心杜宇知。筆力早衰無痛快,詞源漸老乏經奇。文章子駿惟君似,學到揚州刺史時。
先君昔歸老,手自植六梅。結亭在人境,尺地陽春回。豈無林塘勝,可以榭與臺。自云飽世味,一室足歡咍。
社日年年雨,江花處處春。漸成垂白老,不見踏青人。榆柳邊聲雜,龍蛇歲事新。端來近城郭,猶自厭風塵。
遠望生愁陟降勞,崢嶸窣堵據金鰲。今朝身到南山下,漸近元來總不高。
古人不復見,俗學尚穿鑿。時花亦可觀,潢潦終易涸。暮年識吾子,志與流輩各。入道窮根源,高情轉寥廓。
叔寶風流喜高簡,非意相干以理遣。勝日一言能造微,眾許沖情去人遠。斑斑氣韻見諸孫,秋水神清驚俗眼。追風逸驥自龍來,照夜靈珠須海產。
世家元是武夷孫,四上觀光預國寶。地底豈無干斗氣,天邊爭奈飲牛人。田宜秫稻應多酒,路入溪山漸少塵。身計未諧歸計好,一樽猶可醉鄉鄰。
憶昔初讀南華篇,但愛閎辨如川源。沉酣漸得見真理,馳騖造化游胚渾。潛心四紀不知倦,間日講解時尋溫。其言無端極放肆,大抵順物尤連犿。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黃鶯弄漸變,翠林花落馀。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
羈旅山村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愿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
君不見宜春苑中九華殿,飛閣連連直如發。白日全含朱鳥窗,流云半入蒼龍闕。宮中彩女夜無事,學鳳吹簫弄清越。
八月涼風天氣晶,萬里無云河漢明。昏見南樓清且淺,曉落西山縱復橫。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里。
詠物寫人思念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里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
初中古詩秋天寫風勵志憂國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