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清欲問的詩詞(783首)

    121 《問桂》 宋·林景熙

    空吟招隱句,林下立多時。
    秋信在何處,天香開幾枝。
    山河深夜影,水石隔年期。
    曾是搴英客,清愁欲語誰。

    122 《次韻方德秀》 宋·鄧深

    清風一榻借冰壺,邂逅相逢日與俱。
    學辯癡龍君有見,詩窮饞犬我何癯。
    似聞圓覺常開卷,未到方橋欲問途。
    稍待秋風涼冷后,相從十日卻歸歟。

    123 《大雪約程以忠不至次日以詩問之》 宋·方回

    御寒時著火文武,等醉豈拘杯圣賢。
    土潤春應萌有日,塵清野更潔於天。
    誰呵凍筆詩能畫,獨上高崗意欲仙。
    剩有籬根未消處,試裒枯篠取茶煎。

    124 《題大圓庵》 宋·李復

    星郎步履在清禪,雅結新庵賦大圓。
    譬喻河沙終未盡,含弘法界外無邊。
    渾成獨轉離諸相,不立中間絕兩偏。
    聞說毗耶在方丈,眾人欲問卻茫然。

    125 《北山》 宋·丘葵

    朝見北山青,暮見北山紫。
    頑然土與石,此色何處起。
    無情草木含清輝。
    朝露夕陽助明媚。
    四時煙雨姿熊異,天機滾滾何曾已。
    人見山上有青天,誰知天有青山裹。
    欲問巨靈知不知,孤鳶飛處白云起。

    126 《寒食書懷二首2》 宋·舒岳祥

    天機妙處莫形容,難把丹青定太空。
    萬古碧山留色在,千江皓月此心同。
    烏紗燕子開門雨,白發楊妃掠面風。
    欲問清明休檢歷,杜鵑啼血滴巖紅。

    127 《游鼓山一首》 宋·蘇籀

    呼船起柁乘潮平,掠窗飄箔疏雨傾。
    漱石枕流東道主,櫛風沐雨吾曹行。
    百尋懸瀑瀉紳佩,兩邊喬木翔枅甍。
    乞漿滿甌牛乳粥,縱酒下箸駝蹄羹。

    128 《藍田溪上》 宋·楊時

    夾籬桃李趁溪斜,淺淺清流映落花。
    欲問武陵源上路,度云穿石認胡麻。

    129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13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31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32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133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初中古詩高中古詩豪放中秋節月亮懷人祝福

    134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 宋·周邦彥

    眉共春山爭秀。
    可憐長皺。
    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閑久。
    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

    寫人少女相思

    135 《七發》 兩漢·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
    ”客因稱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結轖。
    紛屯澹淡,噓唏煩酲,惕惕怵怵,臥不得瞑。

    辭賦精選寫人諷喻

    136 《歸去來兮辭·并序》 魏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抒情向往歸隱田園

    137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38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39 《古風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誰陳?
    王風委蔓草。

    組詩

    140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唐·曹唐

    玉簫金瑟發商聲,桑葉枯干海水清。
    凈掃蓬萊山下路,略邀王母話長生。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
    萬樹琪花千圃藥,心知不敢輒形相。

    * 關于清欲問的詩詞 描寫清欲問的詩詞 帶有清欲問的詩詞 包含清欲問的古詩詞(78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