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淹華的詩詞(185首)

    1 《落花篇》 明·林應亮

    東鄰昨夜飛紅雨,落花如霰隨風舉。
    千叢綴綺謝繁枝,九陌垂青隱芳樹。
    憶昨芳妍乍放時,含娟凝艷騁容姿。
    盈盈絳幘承曦暖,燁燁瑤英泛露滋。

    2 《關中送別》 唐·薛能

    一行千里外,幾事寸心間。
    才子貧堪嘆,男兒別是閑。
    黃河淹華岳,白日照潼關。
    若值鄉人問,終軍賤不還。

    3 《獻華陰羅丞別》 唐·儲光羲

    華山薄游者,玄發當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縣城俯京路,獲見官舍里。
    淹留瓊樹枝,謔浪春泉水。

    4 《敬酬杜華淇上見贈,兼呈熊曜》 唐·岑參

    杜侯實才子,盛名不可及。
    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時者,已有尚書郎。
    憐君獨未遇,淹泊在他鄉。

    5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歸華陰(得留字)》 唐·岑參

    仙掌分明引馬頭,西看一點是關樓。
    五月也須應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

    6 《法華寺石門精舍三十韻》 唐·柳宗元

    拘情病幽郁,曠志寄高爽。
    愿言懷名緇,東峰旦夕仰。
    始欣云雨霽,尤悅草木長。
    道同有愛弟,披拂恣心賞。

    7 《華岳寺》 唐·元稹

    山前古寺臨長道,來往淹留為愛山。
    雙燕營巢始西別,百花成子又東還。
    暝驅羸馬頻看堠,曉聽鳴雞欲度關。
    羞見竇師無外役,竹窗依舊老身閑。

    8 《和新鄉二十一兄華嚴水亭五首》 宋·晃沖之

    嗜酒不知淹歲月,好閑久欲棄簪纓。
    暫游蓮社同陶令,終向瓜田學邵平。

    9 《池口舟中見九華山》 明·周湞

    貞履無素期,勞生意恒窘。
    誰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隱。
    水宿淹長晷,山行阻修畛。
    縹緲對雄標,巑岏發奇蘊。

    10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宋·王安石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去縣尚百里,側身勇前瞻。
    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

    11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宋·王安石

    誰謂九華遠,吾身未嘗檐。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箝。
    憶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光潔寫一鏡,回環兩堤奩。

    12 《赴官咸平蔡河阻水泊舟宛兵皇華亭下三首》 宋·張耒

    怒河憑雨正奔流,踏跕卑梁滯去舟。
    淹泊我生應有定,不須歸怨一污溝。

    13 《送刑部韓員外同年致仕歸華山》 宋·王禹偁

    抗表辭烏府,歸山鬢未秋。
    朝簪還獬豸,塵世謝蜉蝣。
    拂袖人生事,縣車帝命優。
    名光新日歷,官占好詞頭。

    14 《和子華對雨有感》 宋·韓維

    雪白朱紅已萬枝,年年長恨失花期。
    莫嗟飛雨淹游棹,卻賴春寒發較遲。

    15 《王主簿右州某日思其歸因見黃華動淵明之興方》 宋·陳宓

    夢魂何日不家山,底事淹留數月問。
    忽見黃華羞泛酒,淵明心事若相關。

    16 《華峰亭》 宋·喻良能

    華峰抱紫翠,茲亭瞰清幽。
    春林羅畫屏,新月吐玉鉤。
    宛如東屯居,恍若南澗游。
    信美吾亦樂,特用慰淹留。

    17 《感遇十二首》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詠物寓理

    18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唐·張九齡

    東土淹龍駕,西人望翠華。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車。
    洛陽無怨思,巡幸更非賒。

    19 《晦日宴高氏林亭》 唐·崔知賢

    上月河陽地,芳辰景物華。
    綿蠻變時鳥,照曜起春霞。
    柳搖風處色,梅散日前花。
    淹留洛城晚,歌吹石崇家。

    20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 唐·韓仲宣

    河濱上巳,洛汭春華。
    碧池涵日,翠斝澄霞。
    溝垂細柳,岸擁平沙。
    歌鶯響樹,舞蝶驚花。
    云浮寶馬,水韻香車。
    熟記行樂,淹留景斜。

    * 關于淹華的詩詞 描寫淹華的詩詞 帶有淹華的詩詞 包含淹華的古詩詞(18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