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圣隆儒有漢風,平津經術位三公。君臣契合千齡際,文武名尊二紀中。再謝貂蟬深畏寵,屢提貔虎不言功。一朝賓客銜悲散,寂寞延賢閣向東。
憶昔初讀南華篇,但愛閎辨如川源。沉酣漸得見真理,馳騖造化游胚渾。潛心四紀不知倦,間日講解時尋溫。其言無端極放肆,大抵順物尤連犿。
桂籍昔叨聯署等,蓮帷今幸接芳塵。塤篪契合均天屬,金石交深過古人。直向歲寒期茂悅,肯同時俗論甘辛。優游且作江南令,惠愛於民此最親。
寸念微情浩莫緘,此生殊闕住山庵。老懷釣港伴侯喜,道契濤江見陸參。調氣從前深造孟,名官早欲問於郯。家書時燠何曾讀,整頓塵編拂白蟫。
江左承南渡,當陽控上流。平時稱用武,今日更防秋。六代規摹古,三江險厄周。高憑隆屏翰,下瞰握襟喉。
昔有二大士,比變相差池。一隱盧老堂,一作貧舍兒。任緣本無意,音韻偶追隨。高唱既絕詣,豹隱那得窺。
舅家如母在,慟哭淚沾襟。平日經聲斷,茲晨佛力深。墓廬猶手構,梱則是夫箴。山上半慈竹,從知契夙心。
才大文章伯,忠純社稷臣。七州鐘秀異,孤嶼賦精神。德蘊圭璋潤,胸涵海岳春。麟經頻得雋,槐市早稱珍。
用從書契到于今,萬世功名一洗心。甘與墨卿絕交后,管城蕭散退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