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深味的詩詞(692首)

    521 《林德久秘寄楚辭故訓傳及葉音草木疏求序于余》 宋·樓鑰

    平時感嘆屈靈均,離騷三誦涕欲零。
    向來傳注賴王逸,尚以舛陋遭譏評。
    河東天對最杰作,釋問多本山海經。
    練塘后出號詳備,晦翁集註尤精明。

    522 《送鄭惠叔尚書守建寧》 宋·樓鑰

    十五年前送別詩,道山持節向江西。
    今年又見送公別,大天擁麾鎮閩越。
    向來惜別固已深,今日摻祛尤動心。
    尚書自是第一人,氣義相許披胸襟。

    523 《王成之給事囿山堂》 宋·樓鑰

    煙雨望麗陽,前山羅紫翠。
    照水挹南明,不與巾子對。
    朅來登囿山,一覽萬山會。
    蓮城山固多,此地要為最。

    524 《謝湖山居士示和陶詩》 宋·樓鑰

    淵明千載人,同節仰孤峭。
    豈惟辭督郵,蓮社不得召。
    書不求甚解,眼高得玄要。
    詩亦本無意,但寫胸中妙。

    525 《吳少由惠詩百篇久未及謝又以委貺勉次來韻》 宋·樓鑰

    江左一世稱名公,首出劉惔與王-濛。
    自高直以天自況,何止數仞言高墉。
    虛聲一傳實何在,但知景附而風從。
    我朝諸公門戶闊,普納萬象如虛空。

    526 《魚計亭》 宋·樓鑰

    平生信天公,頹然不作計。
    顧及雖非魚,想見亦相似。
    潛深本其性,魚亦非有意。
    浮陽或在渚,不能終自秘。

    527 《答東山一老二偈》 宋·樓鑰

    閉門深坐日知味,無限好山都懶游。
    城里山中俱是隱,江湖不若兩忘休。

    528 《夜讀王承家縣丞詩編》 宋·樓鑰

    煉句工深與味長,固知家學富青箱。
    莫言一臠能嘗鼎,更欲為余傾錦囊。

    529 《重九后菊》 宋·廖行之

    寂寞東籬幾夕霜,不堪憔悴逐炎涼。
    誰知璞玉渾金態,盡作紅塵紫陌妝。
    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應付與梅香。
    來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觴。

    530 《次陳頤剛與許拾遺酬唱之作》 宋·廖行之

    奇謀端合贊幾沈,何事山林意味深。
    引類古人方厚祿,憂時百念可灰心。
    會看覽德翔千仞,未信干霄老百尋。
    卻笑疎慵真漫仕,閒中贏得二毛侵。

    531 《家書送白額因賦》 宋·虞儔

    虎踞南山孰敢樵,盜渠名字卻深逃。
    誰能雪里窮三窟,縛送尊前慰老饕。
    試喚玉纖揎碧袖,笑看霜片落金刀。
    族庖堪恨無風味,紅暈蒸花更藉糟。

    532 《三兄既見過喜而賦此》 宋·趙蕃

    村居不記元夕朝,田蠶鐙火俗異宜。
    但余林月光陸離,所期不來空賦詩。
    明朝風作后日雪,只道來朝中已輟。
    今朝小霽泥未乾,或報門前有車轍。

    533 《斯遠生日》 宋·趙蕃

    下湖有隱人,卜筑自厥先。
    官曾駕高車,屋乃無修椽。
    究觀諸郎貧,固知大夫賢。
    籯雖乏黃金,家故余青氈。

    534 《同成父過章泉用前韻示之》 宋·趙蕃

    頻年盡室依此行,意謝侏儒奉囊粟。
    今當舍竹去作吏,竹為嘿嘿如抱辱。
    嗟我作吏豈俗徒,雖非計然念則熟。
    如聞西江之水深無底,可以濯纓仍濯足。

    535 《沅陵用在伯林字作詩見屬次韻答之》 宋·趙蕃

    畏寒終日臥窗陰,衰颯政如霜后林。
    勿謂官閒得廳冷,幾因詩至啟門深。
    酒才飲濕寧崇味,琴且無弦豈嗜音。
    政爾欲閒閒不得,和詩頻改又頻吟。

    536 《二十七日既浴于乾明庵負暄久之詩示住庵》 宋·趙蕃

    天公于人元不負,書生何用深追咎。
    無衣還可卒歲無,我有大裘聽汝覆。
    吾家縛屋依山址,晏齋之前僅盈咫。
    霜飚卷席不畏渠,羲馭停車吾事已。

    537 《春懷十首》 宋·汪莘

    魚鱉好山川,鳥獸好在山。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間。
    矧乃陽春月,富貴相追攀。

    538 《竹洲見寄次韻》 宋·汪莘

    朱宮苡出鳴,污澤黃鍾屏。
    古來會通籍,作者能簽整。
    翁如食橄欖,但愿回味永。
    只今竹洲上,伏臘仰公廩。

    539 《訪湯粹》 宋·汪莘

    文者道之器,詩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仆昔頗好學,不與時俗并。
    始求為已事,中胡濟物情。

    540 《程宰虞簿和縣庠老桂詩見貽再賦以謝》 宋·曹彥約

    風流人物冠瀛寰,折桂曾驚咫尺顏。
    肯賦摽梅深有味,已標仙籍正相關。
    一枝笑入弦歌里,千古名傳俎豆間。
    欲攪枯腸追妙語,飛來雙鶴杳難攀。

    * 關于深味的詩詞 描寫深味的詩詞 帶有深味的詩詞 包含深味的古詩詞(69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