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濟時難的詩詞(210首)

    41 《浯溪》 宋·林訪

    靈武儲皇識事端,解將權術濟艱難。
    當時若徇區區節,宗社何由獲再安。

    42 《自崔鎮至濟州人情風俗可嘆三十韻》 元·王冕

    天闕星河近,關山道路長。
    斷云依野樹,歸鳥傍斜陽。
    吊古添惆悵,傷時重慨慷。
    艱難衣帶緩,辛苦□毛蒼。

    43 《江城子 劉濟川來別,同宿康庵,夢與予過田》 元·元好問

    來鴻去燕十年間。
    鏡中看。
    各衰顏。
    恰待蒙泉,東畔買青山。

    44 《喜遷鶯 以上十七首見石蓮庵匯刻遺山先生新》 元·元好問

    云雷天造。
    快嫖姚玉節,生平豪妙。
    野宿貔貅,江橫組練,畫角一聲霜曉。
    魚鳥簡書知畏,草木威名先到。

    45 《寄陳澈計議二首》 宋·劉克莊

    匹馬單鎗去復還,天生此士濟時艱。
    如何方奏淮夷雅,又遣行歌蜀道難。
    兜刺史誰修廢廟,漢將軍尚有荒壇。
    會當露布西陲捷,師擁齋旄客換班。

    46 《開濟堂》 宋·洪咨夔

    魚復平沙漲夕陰,紅旗影底老蛟吟。
    窮今亙古三分恨,托地撐天一寸心。
    過雨斷云閑絕壁,涼風歸鳥急平林。
    江山難著醒時眼,有酒如澠放手斟。

    47 《張丞相生朝二十韻》 宋·張元干

    鳳歷推炎德,宗臣系重輕。
    神開丹扆夢,人向紫巖生。
    昴宿秋旻迥,坤維玉露清。
    風云符感遇,草木畏威名。

    48 《次韻和石末公春日感懷》 明·劉基

    下澤潢潦集,幽林光景遲。
    羈禽有哀響,槁葉無豐姿。
    粱稊不同畝,世事久當遺。
    便欲駕扁舟,泛彼湖上漪。

    49 《送宇文德濟解綿竹丞》 宋·李流謙

    陋哉紈綺習,染人甚脂膏。
    傾五湖三江,未易濯穢臊。
    冰霜竹林游,糞土戎與濤。
    富貴比貧賤,所去寧一毛。

    50 《倚梧嘆》 宋·楊冠卿

    白首寄人間,萍泛無休日。
    撐腸五千卷,豈乏濟時術。
    富貴不可期,惆悵難再述。
    日暮倚庭梧,寒風聽蕭瑟。

    51 《見梅有感》 宋·曹彥約

    莫把夭妍等重輕,賦成千韻況難名。
    看來好處非因色,敢向春前似有情。
    奈老不成三弄笛,濟時還擬一杯羹。
    清標實用何人可,只合差肩宋廣平。

    52 《和致政王子融侍郎喜昭文龐相公登庸》 宋·宋庠

    感會由來屬俊賢,誰知出處更相先。
    蒲且卷弋冥鴻日,荀令開池浴鳳年。
    佚老疏金催具酒,濟時商楫正橫川。
    高風盛德俱難狀,留與名山信史傳。

    53 《送王深道歸黃巖云霞居并簡李微之周子靖吳毅》 宋·劉宰

    之子云霞居,地隔千萬山。
    三年三過我,一見一開顏。
    袖出西游編,字字破天慳。
    可憐東門享,不及海上閒。

    54 《詠史下·慕容恪》 宋·陳普

    傅說濟川空道在,彥方販鬻嘆時難。
    年來惟有樽空慮,一任滔滔溉倒瀾。

    55 《和時升貽齋閣十韻》 宋·郭印

    吏涂何就窘,士節要安常。
    逐物終迷路,看書免面墻。
    借鄰通隙地,對壁敞幽房。
    架插三冬史,爐薰一炷香。

    56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57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58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59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60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 關于濟時難的詩詞 描寫濟時難的詩詞 帶有濟時難的詩詞 包含濟時難的古詩詞(2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