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濁人的詩詞(771首)
361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364
《黃河》 宋·蘇軾
活活何人見混茫,昆侖氣脈本來黃。
濁流若解污清濟,驚浪應須動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跡,世流三患梗堯鄉。
靈槎果有仙家事,試問青天路短長。
365
《和陶擬古九首》 宋·蘇軾
憂來感人心,悒悒久未和。
呼兒具濁酒,酒酣起長歌。
歌罷還獨舞,黍麥力誠多。
憂長酒易消,脫去如風花。
不悟萬法空,子如此心何。
367
《再游徑山》 宋·蘇軾
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臥呼不覺。
覺來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古語云:孤云兩角,去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艱險,兩足慣曾行犖確。
368
《次韻僧潛見贈》 宋·蘇軾
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
獨依古寺種秋菊,要伴騷人餐落英。
人間底處有南北,紛紛鴻雁何曾冥。
閉門坐穴一禪榻,頭上歲月空崢嶸。
371
《海會寺清心堂》 宋·蘇軾
南郭子綦初喪我,西來達摩尚求心。
此堂不說有清濁,游客自觀隨淺深。
兩歲頻為山水役,一溪長照雪霜侵。
紛紛無補竟何事,慚愧高人閉戶吟。
372
《和陶桃花源》 宋·蘇軾
凡圣無異居,清濁共此世。
心閑偶自見,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處,要使六用廢。
桃源信不遠,杖藜可小憩。
373
《蜜酒歌》 宋·蘇軾
真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甕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
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
374
《送江公著知吉州》 宋·蘇軾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豈惟濁世隱狂奴,時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
方將華省起彈冠,忽憶釣臺歸洗耳。
375
《起伏龍行(并敘)》 宋·蘇軾
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
父老云與泗水通,增損清濁,相應不差,時有河魚出焉。
元豐元年春旱,或云置虎頭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說,作《起伏龍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鈞弩,射殺南山雪毛虎。
376
《書黁公詩后(并敘)》 宋·蘇軾
過加祿鎮南二十五里大許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見壁上有幅紙題詩云:滿院秋光濃欲滴,老僧倚杖青松側。
只怪高聲問不應,瞋余踏破蒼苔色。
其后題云滏水僧寶黁。
377
《蜜酒歌(并敘)》 宋·蘇軾
西蜀道士楊世昌,善作蜜酒,絕醇釅。
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遺之。
真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甕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
378
《自訟》 宋·王安石
孔子見南子,子路為不怡。
欲從公山氏,勃郁見色辭。
道如天之蒼,萬物不能緇。
弟子尚不信,況余乏才資。
379
《送章宏》 宋·王安石
道合由來不易謀,豈無和氏識荊璆。
一川濁水浮文鷁,千里輕帆落武丘。
身退豈嫌吾道進,學成方悟眾人求。
西風乞得東南守,杖策還能訪我不。
380
《酬裴如晦》 宋·王安石
二年羈旅越人吟,乞得東南病更侵。
殤子未安莊氏義,壽親還慰魯侯心。
鮮鮮細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陰。
濁酒一杯秋滿眼,可憐同意不同斟。
* 關于濁人的詩詞 描寫濁人的詩詞 帶有濁人的詩詞 包含濁人的古詩詞(77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