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流卷的詩詞(1272首)

    721 《十八學士歌》 明·歸有光

    十八學士誰比方,爭如瑚璉登明堂。
    立本丹青褚亮贊,至今遺事猶焜煌。
    有隋之季天壤坼,英雄草昧皆侯王。
    真人揮霍靜區宇,遂偃干戈興文章。

    722 《庚子正月吳子往見過同訪高存之于漆湖》 明·歸子慕

    令節思故人,流光懼蹉跎。
    心在隰桑篇,三復當如何。
    忽聞叩門聲,良友遠見過。
    攜我訪同志,詰朝鼓輕艖。

    723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724 《西湖夜宿》 明·李進

    蹇驢沖雪岸烏紗,夜醉西湖賣酒家。
    十六吳姬吹鳳管,卷簾燒燭看梅花。
    姜南《蓉塘詩話》極稱此詩,以為蘊藉風流,有唐人之致

    725 《兵書峽(在歸州薌溪口)》 明·林俊

    巫峽山,西來昂伏知幾變。
    扶輿轉磅礴,渾沌開生面。
    中擘行懸流,晴碧天一線。
    石根浪文摺,龕竇相貫穿。

    726 《搗衣篇》 明·林世璧

    西風白晝已漫漫,玉露凄清玉漏殘。
    冰簟銀床秋弄色,翠幃羅幕夜生寒。
    年年秋夜何蕭索,幾度芙蓉楚江落。
    閨閣佳人團扇悲,關山戍客征衣薄。

    727 《春夕直左掖懷周侍御》 明·劉炳

    晚雨池上晴,逶迤淡將夕。
    金莖華月生,綺樹流云濕。
    窗虛漏聲永,幔卷爐煙襲。
    憶我同袍人,何由共瑤席。

    728 《和夏選部齊宿韻(四首)》 明·劉昌

    老鶴無聲近石闌,湘簾高卷夜堂寒。
    貂聯官列風生坐,佩引仙流月滿壇。
    見說千金求駿馬,空憐一腐笑鹓鸞。
    移燈催草升平策,萬里天門欲獻難。

    729 《缺題》 明·劉芳節

    劈破云鬟金鳳凰,夢回余念屬瀟湘。
    徒勞掩袂傷鉛粉,但惜流塵暗洞房。
    兩臉酒曛紅杏妒,一叢高髻綠云光。
    妝成只是熏香坐,欲卷珠簾春恨長。
    ¤

    730 《元夕同雜賓里中觀放煙火》 明·劉繪

    銀漢低回度月華,瓊鉤寶柱綰燈紗。
    宛轉縈煙隨繡騎,徘徊照影逐香車。
    飛甍遙望如平樂,曲巷相逢似狹斜。
    百枝然火龍銜燭,七采絡纓鳳吐花。

    731 《賦得涿鹿送丘伯純還姑蘇》 明·劉溥

    平生愛訪古,走馬游四方。
    金臺南去百余里,乃是涿鹿古戰場。
    軒轅騎龍上天去,鼎湖何處秋茫茫。
    蚩尤死后幾千載,青山蜿蜒至今在。

    732 《賦內閣芍藥》 明·陸粲

    金門柳色縈深綠,上苑春余雜花撲。
    夭桃已歇秾李衰,紅藥翻階正芬郁。
    此花初種自宣皇,百曲雕闌七寶妝。
    融風窈窕昭陽殿,暖日輕盈白玉堂。

    733 《春曉詞》 明·陸德蘊

    窗明云母光催曙,嬌鳥驚啼畫欄樹。
    流蘇復帳開芙蓉,枕屏殘夢猶朦朧。
    東方風來寒剪剪,蘭香熏衣藕絲軟。
    銀蟾隔簾斜墮云,卷簾花霧春無痕。

    734 《善權洞》 明·陸師道

    善卷讓位尋丹丘,逍遙居此巖之幽。
    玉山寶房開瑰麗,茅茨土階寧足留。
    重巖磅礴啟三洞,下為邃室高為樓。
    樓疑蜃氣化成闕,丹青繚繞虹霓浮。

    735 《玉女潭題贈吏史部恭甫》 明·陸師道

    玉陽古洞天,名是神仙宅。
    因君地始顯,令人思俱逸。
    玉岡繞鸞鵠,云莊藝芝術。
    修廊俯大觀,列卦開玄室。

    736 《題樹二絕句》 明·木涇

    異鳥嬌花不奈愁,湘簾初卷月沉鉤。
    人間三月無紅葉,卻放桃花逐水流。

    737 《贈畫師朱叔重》 明·樸隱禪師

    吾邦會稽山水府,萬壑千巖如米聚。
    平生癡絕顧虎頭,道中應接亦良苦。
    至今清響若耶溪,童子山僧惟杜甫。
    近代乃有高尚書,時過云門吐奇語。

    738 《題趙仲穆彥徵畫馬》 明·錢用壬

    吳興畫馬名天下,文采風流美無價。
    子孫兩世皆絕奇,筆意經營亦相亞。
    分明雙馬如雙龍,玉花對立連錢鬃。
    圉人緩轡不敢鞚,矯矯似欲鳴長風。

    739 《秦淮歌》 明·史鑒

    停君金叵羅,聽我秦淮歌。
    長江西來幾千里,沿洄直入臺城里。
    浮青蕩綠南北流,至今猶號秦淮水。
    秦淮之水能容舟,秦淮之上花滿樓。

    740 《方壺云山爛熳圖同胡士恭博士題》 明·蘇伯衡

    我家海岳之畫圖,乃是小米手所摹。
    舟崖翠壁走云氣,北連恒碣南衡廬。
    長風中來吹不斷,疑有鬼物陰卷舒。
    石林倏開復冥漠,雷雨欲至愁鼪鼯。

    * 關于流卷的詩詞 描寫流卷的詩詞 帶有流卷的詩詞 包含流卷的古詩詞(127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