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流上天的詩詞(3138首)

    661 《金剛隨機無盡頌·嘆仰流通》 宋·釋印肅

    欽聞如是經,遍吉示知音。
    天上及地下,盡屬法王心。

    662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身心山野,面目草灰。
    默說一句,明暗全該。
    機流電天上之火,動發陽地中之雷。
    變化窮通有許事,向道俱從恁麼來。

    663 《墨梅寄因上人》 宋·宋無

    寒枝香在天外,疏花影流水中。
    梨云夜深清夢,草玄筆底春風。

    664 《送別袁公四詩》 宋·孫應時

    絕代風流上駿奔,感公封植到孤根。
    云間假寵騰天路,寶畫分輝照蓽門。
    末學有心期卒業,不材無地可酬恩。
    從今禮數千官隔,知復何時奉一樽。

    665 《次日湖上》 宋·孫應時

    山南山北水平湖,屏障天開畫不如。
    好在風流王謝宅,扁舟來往未應疏。

    666 《泗上》 宋·楊時

    聞道河流閉,逢人每問津。
    天高云羃羃,風細水鱗鱗。
    未種江陵橘,空思千里莼。
    且邀明月伴,相對解綸巾。

    667 《袷享八首》 宋·真宗

    上天眷命,佑我丕基。
    翼翼皇祖,不耀其輝。
    積厚流長,福祿攸宜。
    祀事孔時,曾孫篤之。

    668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八首》 隋代·佚名

    蕩蕩天門,金鋪玉戶。
    采旄翠旌,流蘇葆羽。
    千官影從,迺導迺輔。
    都人從親,填道呼舞。

    669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八首》 隋代·佚名

    蕩蕩天門,金鋪玉戶。
    采旄翠旌,流蘇葆羽。
    千官影從,迺導迺輔。
    都人從親,填道呼舞。

    670 《建隆御樓三首》 隋代·佚名

    實祀畢圓丘,嘉辰慶澤流。
    天備臨觀魏,盛禮藹風鋒。
    洋溢歡聲動,氛氳瑞氣浮。
    上穹垂眷佑,邦國擁鴻休。

    671 《建隆御樓三首》 隋代·佚名

    實祀畢圓丘,嘉辰慶澤流。
    天備臨觀魏,盛禮藹風鋒。
    洋溢歡聲動,氛氳瑞氣浮。
    上穹垂眷佑,邦國擁鴻休。

    672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春天寫花月亮思念樂府

    673 《七發》 兩漢·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
    ”客因稱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結轖。
    紛屯澹淡,噓唏煩酲,惕惕怵怵,臥不得瞑。

    辭賦精選寫人諷喻

    674 《滕王閣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詠史懷古辭賦精選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寫景抒情典故勵志

    675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辭賦精選山水游記

    676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初中文言文書信寫景山水

    677 《登泰山記》 清·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初中文言文寫山寫景

    678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679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68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流上天的詩詞 描寫流上天的詩詞 帶有流上天的詩詞 包含流上天的古詩詞(31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