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洞穴的詩詞(244首)

    101 《虎洞》 宋·陸游

    空山秋高木葉黃,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晝靜,群鴉競噪眾鳥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鐵。
    奮髯掉尾初出穴,昂頭四顧吐其舌。

    102 《酬永樂劉秘校四洞詩》 宋·司馬光

    貧居苦湫隘,無術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頗與朱夏宜。
    寬者容一席,狹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103 《瑯琊山六題·歸云洞》 宋·歐陽修

    洞門常自起煙霞,泂穴傍穿透溪谷。
    朝看石上片云陰,夜半山前春雨足。

    104 《題蛻龍洞·鳴鳳洞》 宋·無名氏

    鳴鳳來儀瑞翠巔,洞中阻隘石門全。
    傍通小徑無窮極,溜響玎珰有穴泉。

    105 《五月二十七日游諸洞》 宋·劉克莊

    來南百慮拙,所得惟幽尋。
    矧余玉雪友,共此丘壑心。
    江亭俯虛曠,穴室窮邃深。
    是時薄雨收,白靄籠青岑。

    106 《子駿游沙溪洞》 宋·文同

    聞有沙溪洞,公將核使輪。
    還如探禹穴,應見避秦人。
    石繖形容古,琳房氣象春。
    若逢丹輦客,問取虎文巾。

    107 《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桂壑》 宋·劉過

    叢叢萬橫枝,羅生雜松篁。
    不以巖穴幽,歲晚政自香。

    108 《游毛公洞六首》 宋·王之道

    山前踴躍見樵人,欲問神仙更問津。
    指點長柯向東去,不知銀穴又非真。

    109 《游毛公洞六首》 宋·王之道

    徘徊銀穴送斜暉,散遣長須上翠微。
    青鳥似知予意確,故傳仙語傍人飛。

    110 《花洞》 宋·王之道

    浮渡竟何處,欲游未能游。
    夢寐金谷巖,神往形獨留。
    異哉城市中,芳菲自春秋。
    長紅雜團綠,結成巖穴幽。

    111 《小臨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 元·楊維楨

    客入毛公洞,洞深人不還。
    明年探禹穴,相見會稽山。

    112 《次韻葉觀文再賦游靈源桃花二洞之作》 宋·李彌遜

    雙旌耀林丘,小隊喧笳鼓。
    鞭鸞相招攜,拂石共容與。
    愛山晉羊祜,好士漢保武。
    胸中補天石,筆下修月斧。

    113 《李彥澤紫云洞》 宋·馮時行

    玉帝侍臣紫云翁,帝嗔謫居跨鰲峰。
    年齒瞬息反帝所,空有衣冠藏山中。
    山中草木俱不同,紫云霏微氣郁蔥。
    風清月白巖穴空,翁猶被發乘虬龍。

    114 《洞仙歌·虞弦揮按》 宋·廖行之

    虞弦揮按,甫奏熏風曲。
    兩兩堯蓂長新綠。
    揖鰲峰、連雁嶠,轇轕圓融,總里許、北郭門圍全屬。
    年年才見夏,喜溢枌榆,龍穴霏煙靄晴谷。

    115 《金牛洞》 宋·周文璞

    凌兢下危梯,俯傴生深穴。
    回身避云霧,偃面視日月。
    藥苗護谽谺,竹節截嶭嶭。
    安知幽蹊下,有此大奇絕。
    金牛鏟光景,仙牒尚可閱。
    崗頭春已半,枸杞如點血。
    便恐顛風興,橫吹石崖裂。

    116 《投龍寶室洞天過延慶觀方王卒共父劍峰精舍》 宋·程公許

    璧簡薦寶室,襟裾馥旃檀。
    眷言石交舊,可憚腳力酸。
    層巖一劍裂,陰壑千古寒。
    數椽棲泬寥,小樓面贊元。

    117 《游九鎖山·棲真洞》 宋·林景熙

    聞有真人白日升,洞天千古卓崚嶒。
    頂高絕似撐華蓋,穴暝初疑入武陵。
    秋靜石枰空暈蘚,寒生泉縫忽懸冰。
    依依谷口斜陽在,已覺熏風濕杖藤。

    118 《禹穴》 宋·林景熙

    古跡微茫久,云深鎖薜蘿。
    洞前青壁坼,世外素書多。
    猿狎垂山木,龍靈起井波。
    相傳通海眼,魚網得金斜。

    119 《三游洞》 宋·鄧深

    詰曲山蹊晚,清冷石澗秋。
    三門儼呀豁,四壁極琱鎪。
    上穴重巖閟,中龕一室幽。
    斐然成五字,聊爾繼乘風。

    120 《探禹穴》 宋·鄧深

    禹穴鎮名山,神龍夙呵衛。
    告成馀此跡,天地相終始。
    昔在紹興中,吊古先君子。
    探穴勇躋攀,慨嘆不能已。

    * 關于洞穴的詩詞 描寫洞穴的詩詞 帶有洞穴的詩詞 包含洞穴的古詩詞(2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