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洞知的詩詞(1367首)

    301 《泛洞庭》 宋·趙汝鐩

    解維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趨洞庭,勢疾建瓴比。
    銀光吞上下,莫辨天與水。
    我乃航其間,滉瀁藉一葦。

    302 《太玉洞吸琴》 宋·劉黻

    無弦不成聲,有弦多失真。
    真聲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憶遠,也壇嗟復陳。
    所以桑濮響,鄭衛波嬴秦。
    詎知幽谷間,乃聞太古淳。
    游魚出春水,鳴鶴橫霜晨。
    休羨廣陵秘,是雅皆怡神。

    303 《石門洞》 宋·林景熙

    臨溪雙石如層城,中有洞天門不扃。
    杖藜穿莎入微逕,古藤絡樹春冥冥。
    渴猿引子下飲澗,山瓢我亦分清泠。
    一重一掩翳復郎,朱門金榜開殊庭。

    304 《知宗柑詩用韻頗險予既知之復取所未用之韻續》 宋·林景熙

    書閱揚州貢,功觀禹化覃。
    香包分橘柚,秋色動江潭。
    破暑花凝雪,凌寒葉染藍。
    金衣愛日照。

    305 《游九鎖山·大滌洞天》 宋·林景熙

    九鎖絕入寰,一峰聳天柱。
    自從開辟來。
    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萬姿,元不費神斧。

    306 《游九鎖山·龍洞》 宋·林景熙

    云濕林腥隱右扉,不知何代有龍歸。
    卻疑此洞地無底,下挾滄溟作雨飛。

    307 《送許尊師還大滌洞》 明·張羽

    青山九鎖處,白發一龕居。
    清齋誦黃老,不閱世間書。
    餐霞食真氣,對月禮空虛。
    暫來流水地,應與孤云疏。
    遙知還山日,仙壇春草余。

    308 《中巖十八詠·羅漢洞》 宋·晁公溯

    釋迦行中國,設教周孔同。
    吾知諸子弟,不殊闕里中。

    309 《東湖晚步洪恩橋海棠洞三首》 宋·陳杰

    城里北風連夜號,平湖卷綠上枯壕。
    不知江水長多少,檣尾過城三丈高。

    310 《十丈洞》 宋·陳巖

    水從洞口瀉玻瓈,松檜林中日影低。
    勝景略無人避世,始知不是武林溪。

    311 《玉虛洞其上有日月之象其旁有龍象之形》 宋·鄧深

    立馬香溪喚渡船,羊腸繞盡洞呀然。
    知誰開闢群工巧,直許寬虛一室圓。
    龍象現形嚴佛王,烏蟾垂象燭壺天。
    惜哉不遇江坡賞,為作新詩與世傳。

    312 《題李彥澤紫云洞》 宋·郭印

    老李天中仙,一念人間世。
    簪裳四十秋,不取公卿位。
    星斗爛文章,日月懸忠義。
    緣斷還帝鄉,飄飄若蟬蛻。

    313 《靈源洞》 宋·李覯

    才出塵來尚未知,漸攀藤竹漸臨危。
    伏流似是龍藏處,古樹應無春到時。
    誰把石崖齊劃削,直教云氣當簾帷。
    良工畫得猶宜秘,莫與凡夫肉眼窺。

    314 《甲申春張菊存游洞霄諸公錢詩盈軸越明年余過》 宋·陸文圭

    春申下邑荒江演,有眼不識錢塘春。
    朅來南北兩高峰,乍見西施真美人。
    曉妝濃淡看不足,誓結鶉衣老湖曲。
    安知湖曲有高人,如此仙姿尚嫌俗。

    315 《挽楊知俯》 宋·牟巘五

    蜀有古愛直。
    公為令子孫。
    駐原曾婉畫,治獄輒平反。
    槁落榮觀盡,紆徐雅道存。
    靈光洞劫火,德齒晚彌尊。

    316 《薔薇洞》 宋·釋文珦

    不知建業薔薇樹,何似淮淝草木立。
    因入謫仙詩句里,等閑隨處得虛名。

    317 《雪竇宗長老茲寫師像以授天童知事壁龕而掛之》 宋·釋正覺

    妙藏絕鄰,畢竟無身也清虛之理真。
    幽靈獨神,須臾返色也自照之智親。
    云寒有雪意,天遠連秋津。
    緣起佛種,覺生幻塵。

    318 《答洞陽居士糜監丞》 宋·釋智愚

    冷冰冰地洞陽春,橐簽乾坤萬物新。
    拋下葛藤提不起,不知纏縛幾多人。

    319 《同邱直長和歐公三游洞韻》 宋·孫應時

    維舟下牢關,散策上西嶺。
    天風吹我裳,恍惚非人境。
    丹崖翠壁明空山,呀然洞府蔥蘢間。
    珊瑚為門玉為里,石骨千年凝綠髓。

    320 《子楚以二酒合而為一且效洞庭春色以詩敘其事》 宋·王洋

    世間百味俱有正,偶人酸咸俱一病,須知論酒如論才,軟美悅人嚴太勁。
    韓青居士貴調和,田竇醉時籍福勝。
    寂然二物俱有光,物外洞庭容借香。
    共談已造名理窟,一鞭亟人亡何鄉。
    了知此處有真趣,再聽牖下鳴糟床。

    * 關于洞知的詩詞 描寫洞知的詩詞 帶有洞知的詩詞 包含洞知的古詩詞(136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