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洞知的詩詞(1367首)

    241 《洞溪慶道人歸上都》 宋·楊億

    精廬宴坐十經秋,瓶缽近為千里游。
    又是浮杯過淪海,便應飛錫入皇州。
    彌天談論降時彥,結社因緣背俗流。
    此去定知諸念息,祇除魂夢到東甌。

    242 《史館高司諫紳知華州》 宋·楊億

    諫署才聞滿歲遷,分符便見入秦川。
    援毫厭賦梁園雪,緩轡閑看華嶽蓮。
    竹簡汗青妨約史,縑囊封皂且論邊。
    三峰洞穴多靈藥,莫便拋官去學仙。

    243 《史館凌職方知廣州》 宋·楊億

    番禺出守重,漢殿拜恩初。
    華省郎官宿,名山太史書。
    剖符從鎖闥,持節上軺車。
    左顧金龜印,前驅書隼旟。

    244 《丹霞洞》 宋·曾鞏

    麻姑石壇起云霧,常意已極高峰顛。
    豈知造化有神處,別聳翠嶺參青天。
    長松桀柏枝嵬砢,中畫一道如流泉。
    林風颼颼滿丘壑,山鳥嘲哳凌飛煙。

    245 《登玉京洞遇雨》 宋·韓元吉

    俗物只散意,市朝那復清。
    未能蓬島去,且上玉京行。
    古洞深無底,幽泉細有聲。
    山靈知我意,賸乞片時晴。

    246 《次韻韓子師游三洞過赤松》 宋·韓元吉

    山城一雨足,水滿高下塘。
    好風從西來,蕭然終夕涼。
    孌彼池間蓮,當軒洗紅妝。
    官事無時休,涉筆雁鶩行。

    247 《洞溪絕句三首》 宋·韓元吉

    溪流直傍長堤去,繚亂半山桃李花。
    極知渡口好春色,卻下扁舟步晚沙。

    248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宋·劉過

    骨秀如仙孕武夷,故教手筆世宗師。
    隸分唐漢諸家字,句壓陳黃二子詩。
    茂苑雨晴花發處,洞庭霜重橘黃時。
    塵埃俗使那能此,一段奇功自可知。

    249 《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書院》 宋·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便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250 《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玉佩》 宋·劉過

    借榻臥云屋,欹枕仔細聽。
    誤疑鳴珂聲,不知水泠泠。

    251 《游毛公洞六首》 宋·王之道

    山前踴躍見樵人,欲問神仙更問津。
    指點長柯向東去,不知銀穴又非真。

    252 《游毛公洞六首》 宋·王之道

    徘徊銀穴送斜暉,散遣長須上翠微。
    青鳥似知予意確,故傳仙語傍人飛。

    253 《題苦竹寺海棠洞三首》 宋·王之道

    一徑封苔知雨足,貳車行縣昔時遷。
    對花啜茗思春日,拂拭新詩益悵然。

    254 《飯大涌泉入紫微洞洞乃余尋出》 宋·朱翌

    山川有佳處,神物嚴守衛。
    自非夙有因,孰敢發其秘。
    眾壑擁流泉,青間見白沸。
    洗我杖與屨,時作深入計。

    255 《望洞庭》 元·楊維楨

    瓊田三萬六千頃,七十二朵青蓮開。
    道人鐵精持在手,嘯引紫鳳朝蓬萊。
    龍子臥抱明月胎,須臾化作桃花腮。
    嗟爾云槎子,何處忽飛來?蓬萊之淺今幾尺?黃河之清今幾回?云槎子,云是江上來。

    256 《過三十六洞》 宋·鄭獬

    草深樹密不見溪,但聞地底溪聲回。
    忽從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來。

    257 《寄洞元師》 宋·鄭獬

    洞元道士酒中仙,散發人間五十年。
    醉后不知山月上,竹間橫枕一琴眠。

    258 《過呂仙洞四首》 宋·陳造

    天人蛻跡便天飛,混跡塵凡世得知。
    歲歷七朝踰六百,朝朝冷眼閱行尸。

    259 《白龍洞》 宋·韓淲

    西湖浪宕我能知,卻賦龍巖老古錐。
    便做詩家元不惡,華亭舉棹是因誰。

    260 《知識相問多以封川氣候寬涼為言大暑中因念退》 宋·鄭剛中

    退之序郴陽,水駛山不平。
    中州清淑氣,至此郁以停。
    封川在炎方,更過郴幾程。
    不瘴已甚幸,謂涼茲豈情。

    * 關于洞知的詩詞 描寫洞知的詩詞 帶有洞知的詩詞 包含洞知的古詩詞(136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