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注重的詩詞(234首)

    141 《密州宋國博以詩見紀在郡雜詠次韻答之》 宋·蘇軾

    吾觀二宋文,字字照縑素。
    淵源皆有考,奇險或難句。
    后來邈無繼,嗣子其殆庶。
    胡為尚流落,用舍真有數。

    142 《晚晴》 唐·李商隱

    深居府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夏天

    143 《秋娘詩并序》 唐·杜牧

    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為李锜妾。
    后锜叛滅,籍之入宮,有寵于景陵。

    144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 宋·王安石

    盛世千齡合,宗工四海瞻。
    天心初吁俊,云翼首離潛。
    德望完圭角,儀形壯陛廉。
    徐鳴蒼玉佩,盡校碧牙簽。

    145 《寄建康留守制使趙用父都丞侍郎》 宋·戴復古

    蠻貊聞名姓,當今有此人。
    片心天共廣,一笑物為春。
    花滿金陵路,風清玉塞塵。
    九重方簡注,四海望經綸。

    146 《送陳太初道錄》 宋·秦觀

    先生簪紱後,世系本綿瓜。
    駐馬生枯骨,回車濟病蛇。
    帶云眠酒市,和月醉漁家。
    落日千山路,西風一枕霞。

    147 《夜宿二江驛》 宋·陸游

    雞鳴原前風折樹,夜到雙流雨如注。
    樺皮濕透點不明,旋設篝爐燎衣褲。
    重城回首一夢散,錦障氈車渺無處。
    新聲猶傍耳邊來,殘酒半隨風力去。
    飛觴縱飲亦何樂,憒憒不堪長閉戶。
    丈夫要為國平胡,俗子豈識吾所寓。

    148 《將還都寄獻臣》 宋·宋祁

    茂陵移病在窮年,尚省長安在日邊。
    生意不隨枯樹盡,危心重伴死灰燃。
    秋風壓苑檀欒近,夕斗橫臺睥睨連。
    側注舊冠塵滿屋,定須彈拂故人前。

    149 《金陵相公赴鎮二首》 宋·宋祁

    代邸橫庚佐,商巖夢弼才。
    蕭公左右手,軒老上中臺。
    利見攀龍后,重明捧日來。
    聊持樞柄族,旋運一陶坯。

    150 《元忠學士八兄耒離京師遠蒙追送許惠服丹法托》 宋·張耒

    欲盜羲和一點春,五更注想隔重云。
    如何但欲獨不死,分我刀圭未費君。

    151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 宋·張耒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無路。
    風寒雨滑徒旅愁,舍馬杖藜泥沒屨。
    躋攀顛墜不容發,目眩心寒驚反顧。
    亦知垂堂有遺戒,身仰微官欲誰愬。

    152 《次韻冕仲考進士試卷》 宋·黃庭堅

    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
    諸生程藝文,承詔當品目。
    床敷設箱篚,賦納忽數束。
    變名混甲乙,謄寫失句讀。

    153 《山中雜興 十一》 元·王冕

    細注歸田錄,重修種樹書。
    自知身是客,不嘆食無魚。
    石屋春云重,紫床夜月虛。
    蕭條空四壁,誰問馬相如?

    154 《悼白云》 元·王冕

    濁世儒名多浪得,先生高隱冠當今。
    注書已發程朱蘊,講道重明孔孟心。
    白日山林增氣象,清風江海振希音。
    少微一隕天為黑,望入東南淚滿襟。

    155 《水調歌頭·寶歷契昌運》 宋·無名氏

    寶歷契昌運,岳瀆啟珍符。
    汾陽忠義勛閱,此際掛蓬弧。
    正屬陽生子月,始見蓂敷六莢,寶劍出昆吾。
    芒射斗牛分,光彩照坤輿。

    156 《錦堂春·話衷腸》 宋·無名氏

    話衷腸。
    悟南柯一夢黃梁。
    破繁華、云龕布素,認宗派、返照回光。
    憑慧劍、揮開愛網,橫藜杖、擊碎塵寰。

    157 《行香子 詞綜卷二十四作北宋于真人詞,歷代》 宋·無名氏

    閬苑瀛洲。
    金谷重樓。
    算不如、茅舍清幽。
    野花繡地,莫也風流。

    158 《依韻答宋中道》 宋·梅堯臣

    朝回思見子,疲馬不及換。
    入門呼僮仆,雞犬屢鳴嚾。
    中廚尚青煙,知未畢晨爨。
    曾不留我餐,忍餒固已慣。

    159 《送李學士河東轉運》 宋·梅堯臣

    重持使者節,北上太行行。
    未注螭頭筆,來賙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黃綬縣官迎。
    臘雪臨關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壯汾晉,戎馬說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輕。

    160 《送李泰伯歸建昌》 宋·梅堯臣

    推天以知命,自古豈不然。
    桓魋及臧倉,嘗毀圣與賢。
    後人何蹈之,其事實好還。
    君居麻源谷,學禮如鄭玄。

    * 關于注重的詩詞 描寫注重的詩詞 帶有注重的詩詞 包含注重的古詩詞(23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