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注遺的詩詞(104首)
41
《上林賦》 兩漢·司馬相如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
封疆畫界者,非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逾限,越海而田,其于義固未可也。
42
《答李翊書》 唐·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58
《東陽水樂亭(為東陽令王都官概作·)》 宋·蘇軾
君不學白公引涇東注渭,五斗黃泥一鐘水。
又不學哥舒橫行西海頭,歸來羯鼓打涼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愛此有聲無用之清流。
流泉無纟玄石無竅,強名水樂人人笑。
59
《百步洪二首(并敘)》 宋·蘇軾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喟然而嘆。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60
《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州戶掾》 宋·蘇軾
戲請黃魯直學士秦少游賢良各為賦一首為老人光華青衫半作霜葉枯,遇民如兒吏如奴。
吏民莫作官長看,我是識字耕田夫。
妻啼兒號刺史怒,時有野人來挽須。
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飯豆吾豈無。
* 關于注遺的詩詞 描寫注遺的詩詞 帶有注遺的詩詞 包含注遺的古詩詞(10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