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注流的詩詞(380首)

    201 《快游歌寄汪一甫》 明·馬之駿

    醫無山頭角滿耳,十萬健兒密于蟻。
    猛氣皆思斫建州,鐵馬嘶風大旗底。
    幕府朝開劍如水,上將逡巡護軍靡。
    其間側注者誰氏?雄釂高談稱弟子。

    202 《題饒孟持所藏趙希遠畫渚宮圖》 明·危進

    罨畫欄圍響屟廊,流蘇帳幔郁金堂。
    玉龍剩注千鐘酒,金鴨濃熏百和香。
    院宇鳴秋霜葉赤,軒窗破曉露花黃。
    舊時行樂今看畫,煙月蘆汀雁幾行。

    203 《白云海》 明·文質

    白云深,白云深,白云深處元無心。
    眼空瑤海一萬里,山光不動秋陰陰。
    虛白盈盈啟扃牖,袖拂天開落星斗。
    盡隨玉氣化為龍,不逐西風變蒼狗。

    204 《讀宋太史潛溪集》 明·夏煜

    混沌初刓太素斫,挺生神人斷鰲膊。
    剖戟割坤奠海岳,厥俗鴻荒人未覺。
    帝命圖書出河洛,奇耦生畫參伍錯。
    煥乎斯文此其璞,二三啟運乘飛躍。

    205 《獨酌》 明·張宇初

    曙雨改余春,新流注深谷。
    幽居絕世氛,微月淡叢竹。
    曲蘗非素耽,聊從寫情曲。
    吹萬等勞生,胡能競奔觸。

    206 《江邊思家》 明·周玉如

    北望一含愁,歸心俯碧流。
    灘雖注南海,湘亦接巴流。
    天闕當牛斗,臺城枕石頭。
    儂家生長地,終歲信悠悠。

    207 《瀟湘八景畫·洞庭秋月》 明·朱瞻基

    洞庭秋水清徹底,岳陽城頭月初起。
    巴山落影半湖陰,金波倒浸芙蓉翠。
    須臾素景當瑤空,寒光下燭馮夷宮。
    云夢微茫冰鑒里,沅湘浩蕩玉壺中。

    208 《藍田山石門精舍 ?》 唐·王維

    〔英華以前八句另為一首。
    注云。
    集本二詩共為一首。

    209 《夜燒松明火》 宋·蘇軾

    歲暮風雨交,客舍凄薄寒。
    夜燒松明火,照室紅龍鸞。
    快焰初煌煌,碧煙稍團團。
    幽人忽富貴,繐帳芬椒蘭。

    210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211 《密州宋國博以詩見紀在郡雜詠次韻答之》 宋·蘇軾

    吾觀二宋文,字字照縑素。
    淵源皆有考,奇險或難句。
    后來邈無繼,嗣子其殆庶。
    胡為尚流落,用舍真有數。

    212 《百步洪二首》 宋·蘇軾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213 《老人行》 宋·蘇軾

    有一老翁老無齒,處處無人問年紀。
    白發如絲向下垂,一雙眸子碧如水。
    不裹頭,又無履,相識雖多少知己。

    214 《和陶歸去來兮辭》 宋·蘇軾

    歸去來兮,吾方南遷安得歸。
    臥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
    跡泥蟠而愈深,時電往而莫追。
    懷西南之歸路,夢良是而覺非。

    215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 宋·蘇軾

    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于歧路豈伶優。
    初聞父老推謝令,旋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謳。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216 《東陽水樂亭(為東陽令王都官概作·)》 宋·蘇軾

    君不學白公引涇東注渭,五斗黃泥一鐘水。
    又不學哥舒橫行西海頭,歸來羯鼓打涼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愛此有聲無用之清流。
    流泉無纟玄石無竅,強名水樂人人笑。

    217 《河復(并敘)》 宋·蘇軾

    熙寧十年秋,河決澶淵,注鉅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絕流,而濟、楚大被其害,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
    乃作《河復》詩,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蓋守土者之志也。

    218 《百步洪二首(并敘)》 宋·蘇軾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喟然而嘆。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219 《經七里灘①》 唐·孟浩然

    余奉垂堂誡,千金非所輕。

    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
    五岳追尚子,三湘吊屈平。

    220 《離堆行》 宋·范成大

    殘山狠石雙虎臥,斧跡鱗皴中鑿破。
    潭淵油油無敢唾,下有猛龍跧鐵鎖。
    自從分流注石門,西州粳稻如黃云。
    刲羊五萬大作社,春秋伐鼓蒼煙根。

    * 關于注流的詩詞 描寫注流的詩詞 帶有注流的詩詞 包含注流的古詩詞(38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