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注頭的詩詞(264首)

    41 《句》 唐·李煜

    迢迢牽牛星,杳在河之陽。
    粲粲黃姑女,耿耿遙相望。
    鶯狂應有恨,蝶舞已無多。
    (《落花》)

    42 《和題丹景山至德寺》 唐·徐氏

    丹景山頭宿梵宮,玉輪金輅駐虛空。
    軍持無水注寒碧,蘭若有花開晚紅。
    武士盡排青嶂下,內人皆在講筵中。
    我家帝子傳王業,積善終期四海同。

    樂府仕途無奈

    43 《古風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誰陳?
    王風委蔓草。

    組詩

    44 《過王判官西津所居》 唐·岑參

    勝跡不在遠,愛君池館幽。
    素懷巖中諾,宛得塵外游。
    何必到清谿,忽來見滄洲。
    潛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45 《送郭乂雜言》 唐·岑參

    地上青草出,經冬今始歸。
    博陵無近信,猶未換春衣。
    憐汝不忍別,送汝上酒樓。
    初行莫早發,且宿霸橋頭。

    邊塞離別勵志思鄉

    46 《送魏四落第還鄉》 唐·岑參

    東歸不稱意,客舍戴勝鳴。
    臘酒飲未盡,春衫縫已成。
    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
    魏侯池館今尚在,猶有太師歌舞臺。
    君家盛德豈徒然,時人注意在吾賢。
    莫令別后無佳句,只向壚頭空醉眠。

    47 《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 唐·李嘉祐

    吳門別后蹈滄州,帝里相逢俱白頭。
    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
    棠梨宮里瞻龍袞,細柳營前著豹裘。
    想到滑臺桑葉落,黃河東注荻花秋。

    48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高適

    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閑。
    去帆帶落日,征路隨長山。
    親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茲任所愜,浩蕩風波間。

    黃河抒懷感慨憂國憂民

    49 《奉酬睢陽李太守》 唐·高適

    公族稱王佐,朝經允帝求。
    本枝疆我李,盤石冠諸劉。
    禮樂光輝盛,山河氣象幽。
    系高周柱史,名重晉陽秋。

    50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 唐·杜甫

    東山氣鴻濛,宮殿居上頭。
    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
    陰火煮玉泉,噴薄漲巖幽。
    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

    抒情友人

    51 《羌村》 唐·杜甫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歸鄉鄉村生活組詩

    52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唐·杜甫

    丈人駿馬名胡騮,前年避胡過金牛。
    回鞭卻走見天子,朝飲漢水暮靈州。
    自矜胡騮奇絕代,乘出千人萬人愛。

    53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唐·杜甫

    忽忽峽中睡,悲風方一醒。
    西來有好鳥,為我下青冥。
    羽毛凈白雪,慘澹飛云汀。
    既蒙主人顧,舉翮唳孤亭。

    哲理勵志

    54 《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擔水施僧況歸命稽首作詩》 唐·顧況

    化佛示持帚,仲尼稱執鞭。
    列生御風歸,飼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長綬趨遙泉。

    55 《送馮八將軍奏事畢歸滑臺幕府》 唐·崔峒

    王門別后到滄洲,帝里相逢俱白頭。
    自嘆馬卿常帶疾,還嗟李廣不封侯。
    棠梨宮里瞻龍袞,細柳營中著虎裘。
    想到滑臺桑葉落,黃河東注杏園秋。

    清明節寫人踏青

    56 《山中訪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尋黃尊師)》 唐·于鵠

    觸煙入溪口,岸岸唯檉櫟。
    其中盡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轉,絕徑緣峭壁。
    把藤借行勢,側足憑石脈。

    57 《山中訪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尋黃尊師)》 唐·于鵠

    觸煙入溪口,岸岸唯檉櫟。
    其中盡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轉,絕徑緣峭壁。
    把藤借行勢,側足憑石脈。

    敘事豪放抒情

    58 《長相思》 唐·武元衡

    長相思,隴云愁,單于臺上望伊州。
    雁書絕,蟬鬢秋。
    行人天一畔,暮雨海西頭。
    殷勤大河水,東注不還流。

    59 《送裴處士應制舉詩》 唐·劉禹錫

    裴生久在風塵里,氣勁言高少知己。
    注書曾學鄭司農,歷國多于孔夫子。
    往年訪我到連州,無窮絕境終日游。

    60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唐·劉禹錫

    金貂曉出鳳池頭,玉節前臨南雍州。
    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
    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 關于注頭的詩詞 描寫注頭的詩詞 帶有注頭的詩詞 包含注頭的古詩詞(26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