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注作的詩詞(319首)
187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蘇軾
至矣吾三后,功高漢已還。
復推元祐冠,蓋得永昭全。
(臣嘗于經筵論奏仁宗皇帝謚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則民畏而不愛;仁而不明,則民愛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幾于仁宗也。
190
《河復(并敘)》 宋·蘇軾
熙寧十年秋,河決澶淵,注鉅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絕流,而濟、楚大被其害,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
乃作《河復》詩,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蓋守土者之志也。
191
《百步洪二首(并敘)》 宋·蘇軾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喟然而嘆。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192
《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州戶掾》 宋·蘇軾
戲請黃魯直學士秦少游賢良各為賦一首為老人光華青衫半作霜葉枯,遇民如兒吏如奴。
吏民莫作官長看,我是識字耕田夫。
妻啼兒號刺史怒,時有野人來挽須。
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飯豆吾豈無。
* 關于注作的詩詞 描寫注作的詩詞 帶有注作的詩詞 包含注作的古詩詞(3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