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波若的詩詞(1016首)

    261 《題徐五教池亭》 唐·李中

    多士池塘好,塵中景恐無。
    年來養鷗鷺,夢不去江湖。
    泉脈通深澗,風聲起短蘆。
    驚魚跳藻荇,戲蝶上菰蒲。

    262 《題黃居寀秋山圖》 唐·徐光溥

    天與黃筌藝奇絕,筆精回感重瞳悅。
    運思潛通造化工,揮毫定得神仙訣。
    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

    263 《秋殘》 唐·翁宏

    又是秋殘也,無聊意若何。
    客程江外遠,歸思夜深多。
    峴首飛黃葉,湘湄走白波。
    仍聞漢都護,今歲合休戈。

    264 《登郡樓書懷》 唐·劉兼

    煙雨樓臺漸晦冥,錦江澄碧浪花平。
    卞和未雪荊山恥,莊舄空傷越國情。
    天際寂寥無雁下,云端依約有僧行。

    265 《吳·濡須塢》 唐·孫元晏

    風揭洪濤響若雷,枕波為壘險相隈。
    莫言有個濡須塢,幾度曹公失志回。

    266 《失題二首》 唐·唐備

    天若無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無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無風,四溟波盡息。
    人心風不吹,波浪高百尺。

    267 《惆悵詩九首》 唐·顧甄遠

    魂黯黯兮情脈脈,簾風清兮窗月白。
    夢驚枕上爐燼銷,不見蕊珠宮里客。
    禁漏聲稀蟾魄冷,紗廚筠簟波光凈。
    獨坐愁吟暗斷魂,滿窗風動芭蕉影。

    樂府寫人贊頌

    268 《城南聯句》 唐·韓愈

    竹影金瑣碎, ——孟郊
    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葉, ——韓愈
    翡翠開園英。
    流滑隨仄步, ——孟郊

    269 《會合聯句》 唐·韓愈

    離別言無期,會合意彌重。
    ——張籍
    病添兒女戀,老喪丈夫勇。
    ——韓愈

    秋天山林寫景悲愁

    270 《斗雞聯句》 唐·韓愈

    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
    ——韓愈
    崢嶸顛盛氣,洗刷凝鮮彩。
    ——孟郊

    271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272 《詩》 唐·拾得

    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

    273 《中秋夜隴州徐常侍座中詠月》 唐·無可

    隴城秋月滿,太守待停歌。
    與鶴來松杪,開煙出海波。
    氣籠星欲盡,光滿露初多。
    若遣山僧說,高明不可過。

    274 《題周諫別業(予寺與周生所居俱臨苕水)》 唐·皎然

    隱身苕上欲如何,不著青袍愛綠蘿。
    柳巷任疏容馬入,水籬從破許船過。
    昂藏獨鶴閑心遠,寂歷秋花野意多。
    若訪禪齋遙可見,竹窗書幌共煙波。

    275 《送楊遂初赴選》 唐·皎然

    秋風吹別袂,客思在長安。
    若得臨觴醉,何須減瑟彈。
    秉心凌竹柏,仗信越波瀾。
    春會文昌府,思君每北看。

    276 《送文會上人還富陽》 唐·皎然

    悠悠渺渺屬寒波,故寺思歸意若何。
    長憶孤洲二三月,春山偏愛富春多。

    277 《古別離(代人答閻士和)》 唐·皎然

    太湖三山口,吳王在時道。
    寂寞千載心,無人見春草。
    誰識緘怨者,持此傷懷抱。
    孤舟畏狂風,一點宿煙島。

    278 《禪思》 唐·皎然

    真我性無主,誰為塵識昏。
    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
    妄以一念動,勢如千波翻。
    傷哉子桑扈,蟲臂徒虛言。

    279 《古別離(代人答閻士和)》 唐·皎然

    太湖三山口,吳王在時道。
    寂寞千載心,無人見春草。
    誰識緘怨者,持此傷懷抱。
    孤舟畏狂風,一點宿煙島。

    280 《禪思》 唐·皎然

    真我性無主,誰為塵識昏。
    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
    妄以一念動,勢如千波翻。
    傷哉子桑扈,蟲臂徒虛言。

    寫鳥感慨悲痛惋惜

    * 關于波若的詩詞 描寫波若的詩詞 帶有波若的詩詞 包含波若的古詩詞(101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