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橋的詩詞(105首)
22
《述翠虛真人安樂法》 宋·白玉蟾
收歛神光少默兢,頂門一路聚云煙。
且升陽火烹金鼎,卻降靈泉灌玉田。
交結只於牛渚外,分明正在鵲橋邊。
功夫九九數六六,此是人間安樂仙。
25
《游法濟寺》 宋·李新
暮鐘曉磬雜啼鴉,尤覺幽棲與市賒。
風力吹回千嶂雨,柳陰遮斷一豀花。
蒼皮樹癭何妨丑,橫水橋虹不厭斜。
夜半春雷亂車軋,不須鳴鼓助驚茶。
26
《示法輪長老》 宋·胡寅
人間膏火日烹煎,塵外光陰可判年。
路轉峰回能幾許,鳥啼花發故依然。
同游多病空攜酒,相對忘機不話禪。
請撤溪橋休送客,卻須多種遠公蓮。
27
《法華小隱》 宋·周文璞
偃蓋著地臥,清瑤傍渠走。
散入流觴臺,轉若珠曲九。
淙淙不知休,還赴石黥口。
灣澴合巨澗,橫橋傍蒲柳。
29
《次韻鄭檢法休日律詩》 宋·項安世
一閑早已被閑魔,忙日求閑更幾何。
稍向靜中觀物化,未妨圣處策勛多。
官曹似方成冷,詩句如君可得過。
小待州橋好風雪,碎敲吟{左革右登}逐清歌。
34
《題龍溪橋》 宋·王洋
放出清泉疊舊蹊,行人但渡不沾泥。
與君暫濯紅塵足,留我長澆白玉畦。
千古蜿蜒潛窟穴,他年頭角上云梯。
信知法海津梁別,認作東林是虎溪。
35
《游云門寺》 唐·宋之問
維舟探靜域,作禮事尊經。
投跡一蕭散,為心自杳冥。
龕依大禹穴,樓倚少微星。
沓嶂圍蘭若,回溪抱竹庭。
36
《贈僧崖公》 唐·李白
昔在朗陵東,學禪白眉空。
大地了鏡徹,回旋寄輪風。
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
晚謁泰山君,親見日沒云。
39
《贈源寂禪師》 唐·薛能
瓶缽鎮隨腰,怡然處寂寥。
門禪從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許,緣多愧未銷。
何傳能法慧,此岸要津橋。
40
《贈源寂禪師》 唐·薛能
瓶缽鎮隨腰,怡然處寂寥。
門禪從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許,緣多愧未銷。
何傳能法慧,此岸要津橋。
* 關于法橋的詩詞 描寫法橋的詩詞 帶有法橋的詩詞 包含法橋的古詩詞(10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