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河汾的詩詞(173首)

    81 《京兆安汾叟赴辟臨洮幕府南舒李君自畫陽關圖》 宋·張舜民

    古人送行贈以言,李君送人兼以畫。
    自寫陽關萬里情,奉送安西從辟者。
    澄心古紙白如銀,筆墨輕清意蕭灑。
    短亭離筵列歌舞,亭亭諠諠簇車馬。

    82 《水調歌頭 文卿提刑自陜西按察改授河東,其》 元·王惲

    樂府水調歌頭,以答雅意一峰華不注,東望雨冥冥。
    黃云畫角,回首客舍又幽并。
    喜按西來佳耗,聞道東山未老,雙鬢為誰青。
    經濟有公論,且莫嘆飄零。

    83 《太常引 送段信卿拜河東憲司經歷》 元·王惲

    北來孤劍*蒼顏。
    聽時事,立談閑。
    秋隼正騰翻。
    莫便倚、霜空陡寒。
    太行秋色,汾川雁影,極目送歸鞍。
    簿領*司閑。
    道好個、河東幕官。

    84 《送司馬待制守河中》 宋·宋庠

    久貳甘泉計,新陪丹府游。
    天深巢鶠閣,地重鑿龍州。
    驅弩軍裝盛,依蓮客藻遒。
    別魂驚黯黯,循政佇優優。
    舊畤連睢遠,長汾抱晉流。
    劭農知俗美,虞畔記耕疇。

    85 《送衛奕之西河任》 宋·李復

    藹藹長空春已歸,東風猶在綠楊枝。
    故人錯莫送處處,流水蒼茫無住時。
    汾上先生能理曲,河濱退老喜論詩。
    聞君此去追高躅,應忘青衫簿領卑。

    86 《帝京篇十首》 唐·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馀。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87 《臨洛水》 唐·李世民

    春搜馳駿骨,總轡俯長河。
    霞處流縈錦,風前漾卷羅。
    水花翻照樹,堤蘭倒插波。
    豈必汾陰曲,秋云發棹歌。

    送別友人友誼

    88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上之回》 唐·盧照鄰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
    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
    單于拜玉璽,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89 《上之回》 唐·盧照鄰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
    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
    單于拜玉璽,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90 《奉和展禮岱宗涂經濮濟》 唐·蕭楚材

    拂漢星旗轉,分霄日羽明。
    將追會阜跡,更勒岱宗銘。
    林戈咽濟岸,獸鼓震河庭。
    葉箭凌寒矯,烏弓望曉驚。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91 《和裴侍中承恩拜掃旋轡途中有懷…官僚鄉國親故(后缺)》 唐·張九齡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氣雄。
    生才作霖雨,繼代有清通。
    天下稱賢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來佐國,移孝入為忠。

    92 《倬彼我系》 唐·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
    分疆錫社,派別支流。
    居衛仕宋,臣嬴相劉。
    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93 《又送別》 唐·李嶠

    岐路方為客,芳尊暫解顏。
    人隨轉蓬去,春伴落梅還。
    白云度汾水,黃河繞晉關。
    離心不可問,宿昔鬢成斑。

    94 《侍宴安樂公主莊應制》 唐·李適

    平陽金榜鳳凰樓,沁水銀河鸚鵡洲。
    彩仗遙臨丹壑里,仙輿暫幸綠亭幽。
    前池錦石蓮花艷,后嶺香爐桂蕊秋。
    貴主稱觴萬年壽,還輕漢武濟汾游。

    樂府同情

    95 《侍宴安樂公主莊應制》 唐·李適

    平陽金榜鳳凰樓,沁水銀河鸚鵡洲。
    彩仗遙臨丹壑里,仙輿暫幸綠亭幽。
    前池錦石蓮花艷,后嶺香爐桂蕊秋。
    貴主稱觴萬年壽,還輕漢武濟汾游。

    樂府宮怨

    96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遙樓應制》 唐·蘇颋

    在昔堯舜禹,遺塵成典謨。
    圣皇東巡狩,況乃經此都。
    樓觀紛迤邐,河山幾縈紆。
    緬懷祖宗業,相繼文武圖。
    尚德既無險,觀風諒有孚。
    豈如汾水上,簫鼓事游娛。

    97 《奉和圣制過晉陽宮應制》 唐·張說

    太原俗尚武,高皇初奮庸。
    星軒三晉躔,土樂二堯封。
    北風遂舉鵬,西河亦上龍。
    至德起王業,繼明賴人雍。

    98 《扈從南出雀鼠谷》 唐·張說

    豫動三靈贊,時巡四海威。
    陜關凌曙出,平路半春歸。
    霍鎮迎云罕,汾河送羽旂。
    山南柳半密,谷北草全稀。
    遲日宜華蓋,和風入袷衣。
    上林千里近,應見百花飛。

    99 《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唐·李乂

    崖巘萬尋懸,居高敞御筵。
    行戈疑駐日,步輦若登天。
    城闕霧中近,關河云外連。
    謬陪登岱駕,欣奉濟汾篇。

    100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唐·李乂

    玉輅尋春賞,金堤重晦游。
    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
    晃朗扶桑出,綿聯杞樹周。
    烏疑填海處,人似隔河秋。
    劫盡灰猶識,年移石故留。
    汀洲歸棹晚,簫鼓雜汾謳。

    * 關于河汾的詩詞 描寫河汾的詩詞 帶有河汾的詩詞 包含河汾的古詩詞(1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