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沒后的詩詞(463首)

    61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后洪入》 宋·洪咨夔

    何山如幽人,道場如大家。
    穰穰衲子腳,刺刺騷翁牙。
    挾雋控寒飚,搜光躡晨霞。
    危顛矯窣堵,平疇略污邪。

    62 《題謝皋羽傳后》 明·劉基

    阮籍哭窮途,墨翟哭素絲。
    賈誼上書期寤主,卞和抱玉無人知。
    人生有情不可塞,謝生慟哭非狂癡。
    神奔鬼遁天地革,龍魚貓虎三辰黑。

    63 《依韻奉和經略司徒中寒食后池詩二首》 宋·強至

    置酒高吟禁火天,主人勛德重韋賢。
    廟朝論道看三入,樽俎談兵已萬全。
    曉竹洗煙叢玉瘦,春池濺雨亂珠圓。
    曲江壯觀今蕪沒,不復紅妝照客船。

    64 《頃與公擇讀東坡雪后北臺二詩嘆其韻險無窘步》 宋·趙蕃

    雪埋老屋無薪賣,晨起謀炊自毀車。
    覓飽預期千頃麥,破慳先試一春花。
    便營野屐尋茶戶,更約綈袍當酒家。
    處士只今宜姓賈,壁間但沒掛錢叉。

    65 《發豫章后二首》 宋·趙蕃

    楓林滅沒橘林多,酒戶漁家奈若何。
    剩欲與渠論久住,一官老矣尚奔波。

    66 《山中醮后一日雪仍留山中霧雨溟濛混然如一氣》 宋·程公許

    香霧回翔八景輿,帝觴邀我適華胥。
    戲將余瀝作零雨,旋有六花飛太虛。
    意恐混淪凝祖氣,心疑圓嶠沒歸墟。
    題詩不作人間語,呵手殘爐小楷書。

    67 《七月望后二日西湖會飲酒酣分韻賦詩得荷字》 宋·王邁

    波平煙霽晚風和,船到湖心水沒窩。
    涼絕不知三伏暑,醉酣齊唱八仙歌。
    賞梅洞口憐和靖,種柳堤邊憶老坡。
    魚鑰他時知共直,好論舊事卷新荷。

    68 《后紀時行》 宋·陳著

    歲在乙酉孟春朔,天氣凝滯云不開。
    一日二日三四日,或雪或雨或夜雷。
    山川失色萬物病,寒氣折骨淖沒脛。
    如大兵后洪水余,雞犬無聲煙火冷。

    69 《雨后到芙蓉村》 宋·葛紹體

    又上籃輿去,西風暫放晴。
    霧深孤嶼沒,日薄片云明。
    詩思通山色,琴懷澹客情。
    懸知百里路,分作兩三程。

    70 《坦老求題真歇宏智竹庵同游雁山酬唱真跡軸后》 宋·釋紹曇

    天生三個老冤魔,狹路相逢沒柰何,□把肚腸摟抉看,曲於四十九盤多。

    71 《大水后作》 宋·釋文珦

    田家望西成,彌月雨霖霔。
    流潦迷川澤,秔稻盡漂淤。
    牛犬奔崇丘,雞亦棲高樹。
    室廬畢沈沒,野老無歸處。

    72 《甲寅春之海山雨后訪王淵明知縣》 宋·釋正覺

    誰問春泥沒履牙,蘿門窈窕綠差斜。
    幽芳松菊淵明徑,深秀溪山摩詰家。
    默照佛燈寒不掉,對緣心鑒凈無瑕。
    仍聞懶甚融居士,庭鳥幾番狼藉華。

    73 《綠萼香梅十樹咸淳間自內前買歸亂后尚存對之》 宋·舒岳祥

    縞衣黃里綠云跗,仟家結束來天隅。
    承平故態今尚爾,流落空山成嘆吁。
    莫對此花被渠惱,惜花情重人先老。
    多少當時似玉人,埋沒抄場隨塞草。

    74 《過老子廟》 唐·李隆基

    仙居懷圣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沒,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后,空馀松柏林。

    75 《石橋》 唐·李祎

    別有經行所,迥跨重巒側。
    粵因求瘼馀,倏想尋真域。
    放情恣披拂,杖策聊□□。
    □□□□□,□□□□色。

    76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大明舞》 唐·佚名

    五紀更運,三正遞升。
    勛華既沒,禹湯勃興。
    神武命代,靈眷是膺。
    望云彰德,察緯告征。

    古文觀止寫人故事寓理

    77 《享太廟樂章·大明舞》 唐·魏徵

    五紀更運,三正遞升。
    勛華既沒,禹湯勃興。
    神武命代,靈眷是膺。

    78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 唐·楊炯

    凈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無人本無我,非后亦非前。
    簫鼓旁喧地,龍蛇直映天。
    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79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 唐·楊炯

    凈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無人本無我,非后亦非前。
    簫鼓旁喧地,龍蛇直映天。
    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80 《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唐·李乂

    湯沐三千賦,樓臺十二重。
    銀爐稱貴幸,玉輦盛過逢。
    嬪則留中饋,娥輝沒下舂。
    平陽百歲后,歌舞為誰容。

    * 關于沒后的詩詞 描寫沒后的詩詞 帶有沒后的詩詞 包含沒后的古詩詞(46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