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沉心的詩詞(1474首)
682
《永慶寺松風亭》 宋·董天吉
長松蔭禪宇,柯葉何橚槮。
清風一披拂,奏作綠綺琴。
虬龍舞空祠,鸞鳳相與吟。
眾籟起幽聽,太虛本沉沉。
悠然亭中人,宴坐歡妙音。
心聞得深悟,明月生東林。
683
《春望二首》 宋·范浚
眺聽不知暮,徘徊聊復吟。
歸云迷近谷,去鳥度前林。
長日憑高目,傷春望遠心。
邊方殺氣在,天北慘沉陰。
684
《題何潛齋安樂窩》 宋·方逢辰
閒中歷覽古和今,夫豈全無所用心。
書為重看因熟讀,詩添新作費沉吟。
消磨暇日尊前酒,賡和薰風膝上琴。
過去未來都不管,卻看明月是知音。
685
《再寄》 宋·胡夢昱
沉沉漢殿曉煙迷,燕雀輸他取次飛。
爰把丹衰吐骨鯁,且甘白飯與魚肥。
意循天理可無忤,豈料人心各有機。
日薄西山予未死,當留此語待公歸。
686
《題汪水云詩卷》 宋·黃居仁
馬上琵琶不復琴,龍荒吊古獨遺音。
西風金掌吹清淚,落日銅駝折寸心。
杜子但傷鵑血化,蘇卿豈料雁書沉。
當時痛哭無人哭,千載江流轉恨深。
687
《吟貽宣義大師英上人》 宋·賈黃中
金僊子便是師師,高道寧容世網羈。
浩浩心田龍可擾,飄飄行止鶴應知。
塵機擺落超三界,古篆沉研冠一時。
莫怪伊余苦珍重,白蓮花社有心期。
688
《題蔡潤畫》 宋·李耕
雨過天如沐,回山濃翠侵。
平橋帶野水,涓涓繞竹林。
茅屋闃無人,案上橫素琴。
白鷺正熟睡,杳無羨魚心。
維舟欲渡誰,柳岸煙沉沉。
長嘯在何處,惆悵隔云岑。
689
《壽傅憲》 宋·李商叟
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
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
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
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
690
《竹齋題事》 宋·李埴
低齋結空野,小竹移孤林。
齋閑竹凈好,日媚幽人心。
南方夏厭暑,獨此留殘陰。
戛雨挫促夢,穿風搜涼襟。
691
《桐君山》 宋·李仲驤
水盡露嵌嵚,紅塵雜市音。
西來天日遠,東望白云深。
塔□中流見,漁燈半夜沉。
煙波競名利,應負指桐心。
692
《南朝》 宋·李宗諤
仙華玉壽夜沉沉,三閣齊云複道深。
平昔金鋪空廢苑,于今瓊樹有遺音。
珠簾映寢方成夢,麝壁飄香未稱心。
惆悵雷塘都幾日,吟魂醉魄已相尋。
693
《高宗皇帝挽詞》 宋·林栗
兼愛無南北,全能冠古今。
典墳供夜覽,烽火自宵沉。
睿藻成章煥,宸鈞寓意深。
萬年垂琬琰,誰識至仁心。
694
《李才翁懶窩》 宋·林憲
鸮鳴夜沉沉,蛩語露泥泥。
飛云帶月來,投我襟袖裹。
心自徹太虛,痱颣忽一洗。
世念償盡消,萬法亦聊爾。
696
《游寺云觀》 宋·劉應龍
雨絕春風和,沉棲慕遐矚。
野火開叢荊,遙岑路徑熟。
極頂如掌平,群峰四環矗。
人言古觀基,突兀此有屋。
697
《次韻虞舜廟懷古》 宋·劉騭
詩人如不頌,誰識太平心。
石老碑文古,庭荒蟻穴深。
白云生絕壑,斑竹鎖疏林。
行客自南北,青山共古今。
登臨尋勝跡,望望日西沉。
698
《鵝湖示同志》 宋·陸九齡
孩提知愛長知欽,古圣相傳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聞無址可成岑。
留情傳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轉陸沉。
珍重友朋勤切琢,須知至樂在於今。
699
《贈直行大師》 宋·陸軫
語錄傳來久,所明機妙深。
霜天七實月,禪夕一真心。
祇有道為證,更無塵可侵。
前溪鷗出沒,誰自感浮沉。
700
《古意》 宋·陸正
結褵事君子,誓作形與影。
人事多乖戾,彼此睽燕郢。
尺書沉素鱗,啼鵑催逝景。
妾命詎終薄,君心那得冷。
開簾花撲面,淚落紛如綆。
* 關于沉心的詩詞 描寫沉心的詩詞 帶有沉心的詩詞 包含沉心的古詩詞(147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