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江上的詩詞(820首)

    741 《陳晉江以壬戌四月上浣宴同僚于二公亭》 宋·黃公度

    百年遺址俯郊坰,十里蒼波帶古亭。
    隔岸樓臺春去遠,滿湖煙雨酒微醒。
    苔碑缺落庭松老,野鳥去來汀草青。
    風物不殊天竺路,扁舟仿佛舊曾經。

    742 《江城子·涌金門外上船場》 宋·劉辰翁

    涌金門外上船場。
    湖山堂。
    眾賢堂。
    到幾凄涼,城角夜吹霜。

    743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宋·劉過

    骨秀如仙孕武夷,故教手筆世宗師。
    隸分唐漢諸家字,句壓陳黃二子詩。
    茂苑雨晴花發處,洞庭霜重橘黃時。
    塵埃俗使那能此,一段奇功自可知。

    744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宋·劉過

    車馬城中早上忙,子城內里看星郎。
    十州已茂圜扉草,一炷初凝畫戟香。
    銅剖虎符新雨露,玉持使節舊風霜。
    明年櫻筍成時候,不在烏臺即玉堂。

    745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宋·劉過

    欲上姑蘇望虎丘,小邦寧有此風流。
    山川形勢今三輔,人物英雄古列侯。
    華屋鱗鱗冠蓋里,畫橋曲曲管弦樓。
    金陵蜀郡俱疏遠,除卻皇都第一州。

    746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宋·劉過

    行盡淮南日日東,自攜只影入吳松。
    人生五馬方知貴,客老諸侯嘆未逢。
    適意秋風寧為鱠,驚心半夜忽聞鐘。
    十年無計離場屋,說著功名氣拂胸。

    747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宋·劉過

    已辨行都欲去船,個中因得少留連。
    長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誰知別有天。
    鼓吹后車喧水際,旌旗前騎簇花邊。
    書生不愿縣金印,只覓揚州騎鶴錢。

    748 《上譙江州》 宋·劉過

    丘公鎮金陵,辛老治就口。
    君王神武欲籌邊,九江更使何人守。
    九江太守今譙侯,譙侯德量容九州。
    詩書禮樂晉元帥,意度間遠和而謀。

    749 《同毛敏仲出湖上由萬松嶺過浙江亭》 宋·汪元量

    錢塘門外看新晴,舞蜨游蜂沒一星。
    風挾斷云橫北巘,煙隨飛雨度南屏,蘇隄柳樹照波綠,吳苑麥苗連地青。
    邂逅尋詩過嶺去,鼓鞞聲震浙江亭。

    750 《因納上人寄題望江張氏春暉亭詩》 宋·王之道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
    邇來沒蓬蒿,似有三尺強。
    春暉主發生,萬物資余光。
    遲遲雖不暴,萋萋自能長。

    751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了堂先生古遺直,貶剝私史專尊堯。
    二蔡懷奸首排擊,始終大節不同朝。

    752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灼見禍機寧有死,剖心立敵肯忘言。
    向來逆料無遺恨,徹底孤忠抱至冤。

    753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前賢一節皆名世,此道終身公獨行。
    每見遺編須掩泣,晚生期不負先生。

    754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南荒百謫愈不屈,便道忽聞天遣來。
    峨帽焚香姑拱立,果無片楮可成災。

    755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酒酣怒發上沖冠,四十年前廬阜南。
    杖履周旋痛開警,為言小子頗嘗參。

    756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英靈精爽平生話,尚記先生苜蓿槃。
    仙去星辰終不滅,至今夢想骨毛寒。

    757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功名碎啄與時同,譬似青天白日中。
    不覺片云隨雨雹,適從何處運神通。

    758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常佩了堂一則語,睢陽舉似劉潞州。
    大朝不復見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

    759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先生許可能尊祖,詞采今存干蠱身。
    碑版燦然垂世譽,要知忠肅有門人。

    760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宋·張元干

    傷心頃拜公床下,一氣飄零余幾人。
    七十衰翁誰信及,話言端欲廣書紳。

    * 關于江上的詩詞 描寫江上的詩詞 帶有江上的詩詞 包含江上的古詩詞(8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