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漢條的詩詞(293首)

    141 《詠史八首》 魏晉·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

    詠史言志組詩

    142 《滿庭芳(有碾龍團為供求詩者,作長短句報之)》 宋·李之儀

    花陌千條,珠簾十里,夢中還是揚州。
    月斜河漢,曾記醉歌樓。
    誰賦紅綾小砑,因飛絮、天與風流。
    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漁舟。

    143 《浣溪沙(梅)》 宋·李之儀

    剪水開頭碧玉條。
    能令江漢客魂銷。
    只應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
    憑將此意問妖嬈。

    悼念觀點

    144 《綠頭鴨》 宋·晁端禮

    錦堂深,獸爐輕噴沈煙。
    紫檀槽、金泥花面,美人斜抱當筵。
    掛羅綬、素肌瑩玉,近鸞翅、云鬢梳蟬。
    玉筍輕攏,龍香細抹,鳳凰飛出四條弦。

    145 《應天長(商調)》 宋·周邦彥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遍滿春色。
    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
    梁間燕,前社客。
    似笑我、閉門愁寂。

    146 《應天長(商調)》 宋·周邦彥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遍滿春色。
    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
    梁間燕,前社客。
    似笑我、閉門愁寂。

    147 《憶東坡》 宋·王之道

    虛堂響應聲,皎月形和影。
    春到也須還,長紅多紫啼條便。
    況有光風麗日,能消積雪繁霜,青女休言勝。
    扶搖借便,請看天池發鵬興。

    148 《綠頭鴨(七夕)》 宋·辛棄疾

    嘆飄零。
    離多會少堪驚。
    又爭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難憑。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銀漢無聲。

    149 《六州歌頭(岳總干概括上吳荊州啟,以此腔歌之,因次韻)》 宋·黃機

    百年忠憤,無淚灑江濆。
    曹劉事,埋露草,鎖煙榛。
    哭英魂。
    此恨誰知者,時把劍,頻看鏡,徒自苦,拳破裂,眼眵昏。

    150 《沁園春(和答呂柳希)》 宋·馮取洽

    問訊柳溪,溪上柳容,胡為帶埃。
    嘆陽春陡變,孰為披拂,賞音難遇,誰與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徑垂條豈偶哉。
    休搖蕩,且深根寧極,免俗人猜。

    151 《沁園春(和答呂柳希)》 宋·馮取洽

    問訊柳溪,溪上柳容,胡為帶埃。
    嘆陽春陡變,孰為披拂,賞音難遇,誰與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徑垂條豈偶哉。
    休搖蕩,且深根寧極,免俗人猜。

    152 《水龍吟(再和)》 宋·李曾伯

    天涯舍我先歸,還知我以何時去。
    浮生萍梗,南轅北旆,之吳之楚。
    豈偶然哉,祗堪一笑,無庸多語。
    向臨岐賦別,丁寧祝望,竿百尺、進一步。

    重陽節寫景抒情勉勵友人

    153 《法駕導引(壽治中)》 宋·劉辰翁

    棠陰日,棠陰日,清美近花朝。
    共喜治中持福筆,春當霄漢布寬條。
    蘭蕙雪初銷。
    和氣滿,和氣滿,生意到漁樵。
    清徹已傾螺子水,黑頭宜著侍中貂。
    天馬擬歸朝。

    154 《掃花游(綠陰)》 宋·王沂孫

    小庭蔭碧,遇驟雨疏風,剩紅如掃。
    翠交徑小。
    問攀條弄蕊,有誰重到。
    謾說青青,比似花時更好。

    155 《玉蝴蝶》 宋·李邴

    壯歲分符方面,惠風草偃,禾稼春融。
    報政朝天,歸去穩步龜宮。
    望堯蓂、九重絳闕,頒漢詔、五色芝封。
    湛恩濃。

    156 《到石梁觀瀑布》 清·袁枚

    天風肅肅衣裳飄,人聲漸小灘聲驕。
    知是天臺古石橋。
    一龍獨跨山之凹,高聳脊背橫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濤。

    春游寫景感嘆時光

    157 《哨遍·高祖還鄉》 元·睢景臣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
    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
    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故。
    王鄉老執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

    諷刺

    158 《詠史·郁郁澗底松》 魏晉·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古詩三百首詠史抒懷

    159 《蘇秦以連橫說秦》 先秦·佚名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古文觀止故事寫人

    160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 關于漢條的詩詞 描寫漢條的詩詞 帶有漢條的詩詞 包含漢條的古詩詞(293首)
    chengrenyouxi